|
|
机制创新,倾力司法为民
——合肥市庐阳区法院2011年七大亮点工作盘点 作者:王鹏 发布时间:2012-01-05 14:26:28
2011年以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以机制创新为抓手,践行能动司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大力弘扬政法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审判管理、法院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立足审判实践推出了一系列司法为民新举措,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理念。 “人身保护令”成“家庭和谐符” 2011年1月17日,庐阳法院发出合肥首张“人身保护令”的离婚案件,在法院和相关部门的司法联动下,最终成功调和。本案当事人张某和胡某在法庭上均表示愿意与对方携手筑建和谐家庭。 案件审理中,通过该院承办法官详细阐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性质和意义,丈夫胡某深刻领会到人身保护令的法律威慑和人情关怀,严格履行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规定,并多次向妻子张某及其家人表达悔改之意。鉴于胡某确有悔改,在承办法官倾力协调下,张某决定给丈夫胡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愿意与其调解和好。 这起案例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体现了“人身保护令”在调解涉家暴案件中的独特作用。它既能够给家暴受害者筑起一道司法保护之墙,也能够给施暴人一次悔过自新的机会,推倒家暴双方的情感隔阂之墙,成为一道挽救婚姻的“和谐符”。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罗东川在2011年3月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对庐阳法院依靠政法委支持、公安机关协助执行、相关部门联动的“人身保护令”运行机制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分段集约执行再结新硕果 2010年7月,庐阳法院在执行工作体制上做出重大创新,在全市法院率先尝试“分段集约执行”新机制。2011年以来,该院不断完善该项制度,采取强制报告财产、强化财产调查、增聘协助执行联络员,执行网络覆盖村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在区政法委支持下,庐阳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与法院信息部门对接开放,为法院专门开设终端当事人信息查询。依托该平台,充分发挥了辖区单位和基层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优势,为法院案件审理、执行中了解当事人信息提供了便捷通道,有效提高案件审理和执行效率,破解了被执行人难找、可供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同时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加大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的使用,形成高压态势,严打执行“老赖”,使案件实际执结率明显提升。今年年初,人民法院报在头版刊发文章推广宣传庐阳法院执行工作经验。 司法确认给调解协议加把“锁” 2011年4月11日,合肥市民胡某与程某因买卖二手轿车发生纠纷,双方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立即申请庐阳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该院审查后,依法认定该协议合法有效,于当日发出确认决定书。双方根据确认后的协议全部履行了义务。这是该院在全省率先发出的首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书。 与原来人民调解协议案件司法审查相比较,司法确认有其明显的优势:只要已经调解即可提起申请,程序更简便,在申请时间上前移,审查期限短,提高了诉讼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只要调解协议内容不存在法定不予确认情形,一概予以确认,有利于维护调解组织的权威和公信;有效搭建起诉与非诉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2011年,庐阳法院先后受理司法确认申请16件,纠纷类型涉及买卖合同、品牌经营权转让、医患纠纷、雇员受害、子女探视、生命健康权纠纷等,审查确认率达100%,当事人均自动履行,法院的平均办案期限仅为1天,大大减少了纠纷双方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 小额速裁开启民事审判“高铁线” 2011年5月,庐阳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试点单位,全面铺开小额速裁程序试点工作,对法律关系单一、事实清楚、争议标的金额不足5万元的民事案件,施行一裁终局。根据小额速裁机制的特点,该院制定了专门的程序选择确认书、应诉、举证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等诉讼文书,在立案大厅设置小额速裁宣传专栏,发放小额速裁程序指南等宣传资料,在电子查询平台设立专栏介绍小额速裁程序,深入街道、社区等人员密集地区宣传小额速裁试点工作,在社区宣传栏以文字、配图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媒体加强对小额速裁的宣传报道工作,并于5月1日起正式开始受理小额速裁案件。5月5日,开庭审理了安徽首例小额速裁案件,仅用27分钟,两起案件调解结案。2011年庐阳法院审结小额速裁案件122件,结案率100%,其中判决11件,调撤110件,驳回1件,调撤率高达90.2%,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为20余天,判决案件无一申请复核,调解案件全部自动履行,展现了小额速裁程序的便捷高效。 深入基层探索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 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从案件审理中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集中点,在审判实践中加强调研工作,以第一手的材料为党委、政府提供和反馈相关信息,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这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职责。为此,庐阳法院依据类型案件增长趋势和审理难点,借鉴外地第三方调解机制先进经验,先后牵头召开“医患纠纷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研讨会”和“以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物业管理纠纷研讨会”,邀请政法委、司法局、卫生局、物管办、律师及群众代表参加座谈,集思广益,探索纠纷和谐化解机制,并将会议共识向上级汇报,为当前热点矛盾化解提供有益的新思路。 院校共建拓展法制教育新途径 开展法制教育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提高公众法律素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庐阳法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与学校共同开展校园法制教育,实践中拓展出一条“院校和谐共建”的新途径。继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之后,2011年该院先后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及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签订法制共建协议,成为上述高校的法制教育基地。刑庭、民庭法官先后走进共建单位,将实案庭审搬进校园;向共建单位赠送法制教育宣传光盘,预防青少年犯罪;团员青年走进辖区第四十二中学,指导青少年模拟法庭;先后组织多家高校近两百名学生来院旁听案件审理;为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搭建起了法院法制教育的平台,为青少年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法院文化驱动能动司法 2011年,是庐阳法院文化建设的丰收年。该院先后组织参与了庐阳区“五一劳动者之歌”、建党九十周年大合唱,合肥市中院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青年团员参与了法制宣传、义务劳动、交通文明岗活动,与辖区可苑社居委结对共建“妇女之家”、成立女法官宣讲团,发出文明创建倡议书,组织十三期院内教育培训。该院被授予全市廉政文化“六进”示范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2011年,该院加强了对“书香满苑”职工书屋的管理,订阅了大量的杂志,购满了最新出版的图书,并一如既往地组织文学创作小组通过内网专栏在“书香满苑”、“妙笔生花”、“开卷有益”栏目推荐书、写心得。辛卯开春之际,文学创作组的首次会议如期召开,揭晓了庚寅中秋征文评选结果,并对获奖选手进行了表彰。为扩大法院文化建设的影响力,还向省高院宣教处积极推荐获奖文章,被安徽省高院网刊登。文化激发活力,人文凝聚力量,法院文化已在庐阳法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并成为能动司法的内驱动力。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