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好群众路线法宝 扬起司法为民风帆
——江西省上饶县人民法院开展“大走访”活动纪实 作者:王亚龙 徐先荣 发布时间:2012-01-18 16:00:35
2011年以来,江西省上饶县人民法院根据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和省高级法院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法院干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通过抓好“深入的动员部署,强力的实施推进,严格的考核验收,细致的分析整改”四个环节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使我院的社会公众满意度从全省末位进入全省前列,案件的调解率上升3.14个百分点,一审裁判息诉率上升9.36百分点,信访投诉率下降2.38百分点,让大走访活动真正成为我院民意沟通的“直通车”,官民关系的“连心桥”,司法工作的“智力库”,社会矛盾的“解纷台”,司法公信的“支撑点”,具体说:
把握一个核心,开好民意沟通的“直通车”。近年来,我院各项审判制度的指标一直列居全市法院的第一方阵,然而法院的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却不尽如人意。法院工作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出现如此巨大反差,引起院党组的深刻反思。把脉问诊,原因在于我们疏远了群众路线这个法宝,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借助法院干警大走访活动的契机,重塑群众工作路线的理念。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观念大讨论活动,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认真审视“群众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群众语言释法析理,真正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引导法官善于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真正把司法为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围绕这个核心,我院以“院党组强势推动、班子成员强力主抓、全院干警强行入轨”作为活动开展的主线,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到位,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的活动实施方案,把全院干警分为五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走访企业、机关、乡村、社区和对外宣传,每个班子成员负责带领一个工作组,确保大走访活动有条不紊的推进。与此同时,我院还设计了“一台二表”,即一本走访台账,一份征求意见表,一份意见汇总表,详细记录了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规定各走访组每周“一汇报、一汇总、一小结”,让大走访活动真正把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收集到位、了解到位,开好民意沟通的“直通车”。 用好一个平台, 架起官民联系的“连心桥”。在老百姓的眼里,法官是“官”,官民如何和谐,沟通联系必不可少。早在2008年上半年,我院在市中院的指导下,通过建立起一张“党委领导、政法委牵头、法院主导、各方参与为重点、以6个人民法庭为核心,以18个巡回法庭和65个司法协理联系点为依托、以340名司法协理员为根须的司法协理网络”。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我院在开展大走访活动中,始终盯住司法协理员这个重心,一方面利用司法协理员与群众同生产、共生活、知心背、悉民意的优势,虚心向他们征求法院工作的意见、批评和建议,了解百姓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认真通报法院工作,耐心细致做好答疑解惑,消弭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不理解、不认同。一年来的大走访中,我院先后发放各种征求意见表500余份,拨打老百姓电话200多次,召开座谈会27次,共收集到司法协理员提出的各种意见、批评和建议19条,涉及到土地承包、山林权属、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八个方面,内容涵括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强制执行、司法改革等方面。总之,有了司法协理员这个联系群众的纽带,大走访活动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了司法协理员这个桥梁,开展大走访活动就耳清目明。 围绕五个目标,建好司法工作的“智力库”。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智慧永远是法院工作的无穷动力。大走访活动中,我院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答不答应、群众允不允许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满意度大提升、司法职能大发挥、社会和谐更牢靠。作为大走访活动所要实行的五个目标。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要求大走访活动必须做到“走访要有广度、宣传要有热度、评议要有深度、纳谏要有气度”,确保大走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措施有力。通过大走访我院共走访企业36个,走访机关29个,走访村居165个,走访学校26个,走访干部218名,走访村居民962名,共在报纸、电台、网络发表宣传文章150多篇,召开座谈会227次,走访法官的足迹遍布了上饶县的村村落落,法官的不辞辛苦深深感动着上饶县干部群众,一些老百姓说:“看到了法官,又看到了当年土改工作队的身影”。对于收集到的各种批评意见、建议很快得到梳理汇总,随即进入院党组的议事日程。经过逐条的研究处理,先后又形成了各种制度文件25个,大到案件的管辖划分,小到干警的言语表达,老百姓的智慧无不闪烁其中。 搞好五个结合,筑起社会矛盾的“解纷台”。如何让大走访活动做实做活,确保大走访活动不走过场,又不让法官疲于应付,我院充分搞好五个结合,一是点面结合,既要干警走入乡村、农家这个点,又要兼顾干警走入机关、走入企业、走遍全县这个面,让全县各村、各乡、各条战线见到我们走访法官的身影;二是要上下结合,既要干警走访党政机关,又要干警走访社区居民、乡村群众、园区企业,确保各方民众的诉求得到表达;三是进出结合,既要干警走下三尺法台,深入社区群众,倾听民意,又要让百姓走进法院,通过开通院长邮箱,实行院长接待日,举办法院公众开放日,让百姓更加了解法院,赢得社会认同;四是长短结合。既要抓好集中走访这个短期的活动,又要通过开展巡回审判、入村调解、指导民调等方式,长期的坚持走访;五是收付结合。既要通过大走访活动,汇集各种民情民意,让干警有所收获,又要真正做到访贫问苦、帮扶济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干警有所付出。一年来,我院共派出走访干警168人次,走访了220户家庭,共有89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走进法院,亲身感受法院工作的变化,拉近法院与群众的距离。一年当中,先后开展巡回审判活动376场次,成功指导人民调解化解纠纷125件,全院干警累计发放帮困金10多万元,共对69户家庭进行了救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创新四项机制,筑牢司法权威的“支撑点”。要让大走访活动取得实效,就要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倾听百姓的呼声,扎扎实实搞好整改,创新司法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一年来,我院创新了四项机制,促使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一是审判监督回访机制。明确对民事判决案件、刑事非监禁刑案件、强制执行案件认真落实逐件回访当事人。一年来,我院共对125败诉当事人和被执行人进行了回访,听取他们对法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的意见,促使大走访活动日常化、规范化。二是驻村法官工作机制。制定派驻法官联系企业、乡村的工作制度。落实驻村法官的五个一,即驻村法官每个月到到村工作一天,每两个月进村开展一次法律咨询和法律宣传活动,每季度参加一次村“两委”工作会,每半年进村征求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年撰写一篇驻村工作总结与体会,实现大走访活动的全方位、全覆盖。实行社会矛盾化解的网格化管理,即一村一法官,一村一名司法协理员,共同承担矛盾纠纷的调处职责,真正把纠纷化解在乡村、化解在网格内。一年中,共在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件,依靠基层组织调处诉讼案件131件。三是联动制赖机制。针对大走访中,群众普遍反映执行难问题,我院及时与政法委沟通协调,制定下发了《执行联动协调机制工作办法》,建立了执行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纪委、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等22个单位的职责和要求,使赖债者因限制生产经营而无利可图,因限制从业而无事可做,因限制高消费而无福可享,因限制出境而无路可逃,使赖债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年中,我院共对6名老赖进行了媒体曝光,借助公安机关的强大优势,共对12名赖债者限制出境,将3名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嫌疑人移送至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3人已全部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四是能动司法工作机制。针对大走访中群众反映的打官司难、打官司贵的问题,我院充分利用人民法庭贴近基层、靠近群众的前端优势,推动法庭工作的能动转型。围绕着从办案到办事、庭内到庭外、作息制到全日制的三大转型,制定下发了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了考核评价标准,目的就是让法官多跑腿,当事人少走路,法官多付出、群众得实惠。努力营造出巡回审判到农家、普法教育在基层、综合治理遍乡村的生动局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