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淀法院金融法庭运行一年效果显著
发布时间:2012-02-13 10:57:51
光明网讯(通讯员 王一凯 朱宣烨)
近年来,金融类案件数量增幅明显、案件标的总额不断增大、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处理难度不断增大。北京海淀法院针对金融类案件具有同质性、专业性、关联性的特点,于2010年12月22日成立了由三审三书组成的金融法庭。一年来,金融法庭共审理案件1239件,涉案金额达7.5亿元,结案率达98.7%,全年无一发回重审或改判案件。
金融法庭成立后,该庭从四个方面开展金融案件专业化审判工作。一是由金融法庭专门负责包括银行贷款类案件、企业间借款案件、民间借贷案件、融资租赁案件等金融类案件的审理,即专人负责。二是针对金融案件的专业化特点,多次组织专业培训,开展业务学习,进一步了解金融案件审理规则。三是针对新类型金融案件涌现,及案件类型化特征明显的特点,组织专案讨论,统一裁判尺度。如对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进行集体讨论,并为此类案件的审理制定出审判思路。四是细化金融案件的子类型,确立不同类型案件审理思路,即分类处理。四个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提高审判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011年金融法庭案件调撤率达56.7%,突破了长期以来金融类案件调撤率低的难题。 金融法庭在立足审判的基础上,延伸审判职能,落实司法为民。一方面开展系列走访活动,在主管院长石金平的带领下,先后走访了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农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海科金集团、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等单位,双方就我区金融行业整体状况及金融案件的显著特点等问题集进行了交流,促进金融法庭进一步了解金融行业的经营规则,了解区域金融工作对于司法的需求,更好地为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司法服务。另一方面,拓展司法服务工作的范围,在收到区金融办要求我院核查相关企业在我院诉讼情况的函件后,与立案庭共同完成了诉讼情况核查工作,为筹备上市的企业提供必要的证明,拓宽司法服务的新渠道。目前这一司法服务事项也已经有了两例成功的范例,今后将进一步推广适用。 金融法庭把引导金融行为规范化,提前化解风险,促进金融环境良性发展作为自身的目标。具体而言,一是预警,通过对金融案件的审理掌握金融市场的细微变化,为金融环境提供警报,形成维护金融安全的屏障。例如通过近期对于民间借贷纠纷趋势的观察,发现近期中小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甚至催生出大型企业将银行贷款以个人名义到民间放贷等情况,可能影响银行资金的安全。金融法庭及时将相关情况予以反馈。二是规范,将金融审判中发现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通过司法建议、典型案例剖析、法律法规讲解等形式,定期反馈给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2011年金融法庭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司法需求的搜集以及案件信息的归纳整理上,2012年,金融法庭将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第一,继续完善信息沟通平台。通过确立定期信息通报会的形式,为金融机构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与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各金融机构提供类型化的案件信息和数据,协助预防同质风险。 第二,调研新型、典型案件。深入开展前瞻性的调查研究,并对当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例如近期陆续出现的房贷案件中,原始的房屋买卖合同被判撤销或无效,导致银行的抵押权无法实现,给贷款的收回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金融法庭将及时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将这些信息反馈,防止银行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另外,对于近期大量增加的民间借贷案件,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对案件进行深入剖析,防止民间借贷的风险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第三,研究案件发展趋势,制定应对措施。在目前房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预计房贷案件的数量有上升趋势,金融法庭通过提前沟通,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法律、政策规定,做好应对案件的准备。 责任编辑:
张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