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众满意就是工作动力的源泉
——江西省铜鼓县人民法院创先争优工作见闻 作者:张荣辉 发布时间:2012-02-14 15:56:29
位于赣西北的宜春市铜鼓县是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矗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铜鼓县人民法院传承光荣革命传统,司法为民,蓄力奋进,创先争优。自2007年,连续四年被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年度考评先进单位”。2011年1月份,该院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优秀法院”;4月份,被江西省委政法委评为了“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在荣誉背后,不仅倾注了该院所有干警对审判工作的热爱和对辖区群众真挚的感情,还有那为民服务的艰辛付出和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 “民情日记”拉近干警与群众的距离 “坐在审判庭里培养不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到群众中去。”创先争优活动中,该院党组要求每位干警每年深入群众不得少于十次,每次到群众中去要有“民情日记”。记录在办案、回访中了解到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法律疑问以及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李某是一位养鸡专业户,多年前,因为卖鸡给他人产生买卖纠纷,对法院判决其败诉一事一直不服,多次上访。今年3月份,李某给鸡喂了某饲料公司生产的饲料后,大部分鸡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余元。但饲料公司否认李某养殖的鸡死亡与该公司生产的饲料有关,无奈之下的李某只好再次到法院寻求法律帮助。法官考虑到该案如果依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要求李某举证,李某将陷入漫长的鉴定、收集证据之路,对于其维权会带来非常大的不便。为此,法官决定诉前调解这起纠纷,法官多次到养鸡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后,反复与饲料公司沟通协商,并晓以利害关系,最终饲料公司答应赔偿李某损失8000元。“法官比以前更愿意到我们身边来解决纠纷,和以前只坐在公堂上审案的工作作风相比,更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李某在法官的“民情日记”反馈栏中如是写道。 该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审结的案件调撤率与执行和解率逐步上升,上诉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申诉信访率逐步下降,呈现出“一升三降”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率越来越高。2011年6月份,被宜春市委、市政府评为了2010年度“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通报机制”督促干警及时认真学习 进入铜鼓法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情通报展板。该院要求每位干警每年均要写2万字以上的政治和业务学习笔记,每季度进行一次案件质量评查和业务知识考试,并将评查结果和考试情况等在全院进行通报。今年10月份,一直表现非常优秀的干警小王,因为筹办婚礼没有充分准备参加第二季度的业务知识考试,结果在这次考试中是唯一一位考试没及格的干警。“当时看到通报中的成绩,真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谈起这件事,小王如今仍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该院有48名干警,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93.8%,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8人,近年来新进院的14位干警全部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素质显著提高,给该院注入了新鲜血液。 该院还成立了由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干警组成的松散型调研小组,以审判研讨为载体,大力开展学习、交流、调研活动,要求调研小组成员每年必须完成1篇理论调研文章,对于未完成的干警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树立了勤学习、爱思考、促提高的清新学风,良好的学习氛围带来工作的积极成果,成为首个申报江西省全省法院重点课题并连续三年获奖的基层法院,连续多年有法官的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奖,多次荣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和全省法院学术讨论会“组织工作先进奖”。7月份,该院研究室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有两位连续多年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奖的干警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该院的审判理论研讨工作,已成为全省法院知名、全国法院有影响的一项亮点工作。 “铜鼓法院在宜春全市是最小的法院,干警也最少,但在全市法院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基本包揽全三名,值得学习。”这是该院干警听到同行夸奖最多的一句话。仅2011年,该院参加全市法院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党的知识竞赛活动和全市法院司法警察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均获团体第一名。 “见招拆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我县近年经济发展较快,根据接访情况来看,涉及到审判执行的矛盾纠纷‘案结事不了’情况时有发生,县法院能否经过调研后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该县人大主任到法院调研工作时提出建议。其实,铜鼓法院的领导班子也看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在着手进行调研。并先后建立了执行联络员、立案诉讼风险评估、无缝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模式等审判管理创新工作机制。 该院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像铜鼓这样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县,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是造成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息,执行人员盲目地去寻找被执行人或被执行财产,基本上次次落空,但如果能依靠被执行人居住地群众的帮助,就能及时获得被执行人是否在家或被执行财产存放何地等许多有价值的线索,这对破解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于是,该院积极探索构建执行联络员制度,由195名执行联络员组成的执行协助网络延伸到全县每个自然村、居委会,构筑了以执行联络员制度为核心的协助执行网络,起到了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效率、改善执行环境、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2009年底,该院建立的执行联络员工作制度在全市法院进行了经验介绍。2011年5月份,该院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 近年来,铜鼓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涉及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的纠纷非常多,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减轻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压力,快速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该院积极建立了立案诉讼风险评估机制,涉及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的纠纷经风险评估后认为暂时不宜立案的,由法院协助地方政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该县95%以上的涉及屋拆迁、征地补偿的纠纷在诉前得以调解结案。2011年1月份,建立的立案诉讼风险评估机制在宜春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 针对铜鼓是一个山区县、人员分散、地域广阔、往返耗时的特点,2011年,该院在全县各乡镇场设立了“三调联动”民事纠纷诉前调解室,部分重点村(居)委会设立诉前调解点,同时派出巡回驻村法官无缝对接协助调解纠纷,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2011年,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841件,审结838件,结案率为99.6%,其中调解撤诉724件,调撤率为86.4%,调撤率再创新高。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努力。”该院院长陈文强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为民司法、勇于创新的不变情怀。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