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源汇区法院:提升司法能力 践行司法为民
作者:陈戈 发布时间:2012-03-30 10:31:47
“通过案件,让群众真正地感受到了源汇区法院的法官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投入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中依靠群众。对民生更加注重,我们代表对法院的工作充满信心。”这是人大代表们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法院开展“社会评议法官”活动中对源汇区法院的评语。
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源汇区法院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提高司法审判服务大局,保障民主,促进和谐的能力,在全院深入开展“司法能力建设年”活动,在活动中全院法官紧贴“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确保各类矛盾化解,努力实现政法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取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学习能力”助推“司法能力” 年初,源汇区法院“学习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犹如在春天撒播的希望种子,预示着成长和活动。在“学习月”里,法官们审判庭里听教授讲课;视频室观看《责任胜于能力》录像;电脑桌前,掌握现代化科技;会议室里,学习文件、讨论时事,回顾案件,最后“学习月知识测试”和“责任观演讲比赛”检测学习成果。“学习之美”在法官心中深深扎根,提高司法能力,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进一步的迸发。 在“学习月”活动中,法官们活学活用,开展一系列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司法警察大队积极组织干警们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行政法官深入党政机关开展行政法规交流,少年庭的法官与辖区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民事法官深入企业调研,开展“巡回审判”,有力地推动“学习月”活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王树华”、“徐蓓”、“王兵”一批劳模曾经工作过的民事二庭,通过学习“巡回审判”、“圆桌审判”,成功的调处了一起案情复杂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案件。老法官何建军,学以致用,通过多次深入保险公司和车主家中查事实、谈法律、谈责任。两被告为之感动,一次性拿出一万元现金,交给家庭困难的原告,并在圆桌审判庭达成了和解协议,原告拿着钱,感动万分,连声称赞法官的务实高效。“圆桌审判”法官的亲和能力。 2011年初,漯河两级法院下发了《关于设置民事、行政、涉少刑事案件圆桌庭审试点的通知》,要求圆桌审判庭以圆形台的形式设置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陪审员、辩护人、监督员等席台,通知规定审判人员,一般不着法袍,不使用法槌。通过对以往审判庭布局形式上的改变,对庭审中法官发问的语气、态度以及程序的掌握,用过去割据式的“对立”改为和缓相处式的“沟通”,营造出缓和、宽松又不失法律严肃性的庭审气氛。源汇区法院在贯彻“圆桌审判”精神上下功夫,除法官、当事人参与庭审外,还根据案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学校辅导员、当事人新朋好友、学生家长等参与庭审,运用道德、舆论、亲情的力量解决纠纷,借助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弱化矛盾、软化纠纷,平心静气地举证、答辩、协商,最终促进双方握手言和。 2000年,位于漯河市一居民楼内的42户居民与同一楼住房杨某签订了租赁协议,把该楼的公共楼道、停车棚、供水房租赁给杨某管理,租期6年。到期后,双方矛盾争议越来越大,杨某在2009年半居民楼内用水关闭6天,双方经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多次调解无效,进入了民事诉讼程序。 主审此案的是全国民事调解先进个人王树华,责任在肩的她积极启动“巡回审判”、“圆桌审判”形式,多次会同原、被告到现场勘察,制作详尽的勘验笔录。庭审中,合议庭邀请原、被告双方亲属和人大代表、居民委员会参与庭审、调解,院长王万松同志,分管院长何峰同志也利用中午、晚上群众在家时间亲临现场调解,作原、被告的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原、被告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长达十年的矛盾自动履行完美结案。楼内的李老太紧拉住王树华的手“你们的劲头咋恁大,这么多人为俺们的事忙,你们真是我们居民楼的亲人”。 “基层法庭建设”延伸便民利民能力 今年3月份的一天,一位当事人手拿锦旗来到源汇区法院,亲手将写有“人民法庭爱人民,互联网站聚真情”的锦旗交到阴阳赵法庭庭长蒲红伦手中,感谢他虽未谋面但已成为挚友的好法官。蒲红伦法官在今年年初的一起普通欠款案件中,不但通过互联网QQ在线为他要回了别人欠的钱,并且通过牵线搭桥,为他所在村的养殖业找到销路,积极指导合同签订事宜。“这种短、平、快”的工作方式易于沟通,非常适用网络时代要求,这便民措施很快被推广开展。源汇区法院把基层法庭建设放在服务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司法为民的诚心落到法庭建设的爱心,化解纠纷的耐心,实事求是的公心,落实到法庭建设的各个环节。刚刚调到大刘法庭的张宇法官,在“司法能力建设年”活动中,是这样告诉你们的“这家的宅基地多了,那家的树倒了,在别人看来都是小事,法官如果要群众的小事设身处地的当成自己的大事,那么调处案件便迎刃而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到目前为止,张宇法官一共收结案30件,没有一件判决,全部是调处或撤诉。是偶然的吗?不,源汇区法院通过加大投入,让法庭成为展示形象的窗口,通过加大高素质人才投入,让法庭成为便民利民的纽带,通过加大指导力度,让法庭成为共创和谐的阵地。2009年11月26日省高院张立勇院长亲临法庭调解,看望法官,对法庭的建设给予充分肯定。2009年12月10日,省高院常务副院长郝东亚视察法庭,对源汇区法院加大法庭投入,“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阴阳赵法庭是基层法庭建设的一个标准,一个品牌”。“多措并举”提升法官的执行能力。 2010年,源汇区法院执行局以“作风求改良,工作求创新,难点求突破”为目标,在执行能力上下功夫,为破解信访和疑难案件,采取执行听证制度,改变以往“一员执行”局面,采用交叉抽象员制度,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员、司法调解员和“社会法官”的优势,让群众参与到执行一线工作,帮助执行。“司法能力建设年”里,源汇区法院执行法官通过“多措并举”,取得了当事人的好评,赢得了党委、政府、人大的信任。 漯河市是豫南的商业重地,许多商家都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投资热点纷至沓来。公司倾力在市中心打造出了闻名河南的商业步行街,由于在购买时,商业街后2.5米土地所有权被忽略,与个体商户产生了纠纷,民事法官经过多次调解误工而返,最后作出判决拆除土地上的建筑物。执行法官接到此案后,通过实地勘查,2.5米土地上的水泥立柱是承重建筑物,接到通知后,房地产公司方和个体商都各不相让,执行局的执行法官们没有依据判决内容,强制性拆除,也没有依据有关程序法,引导双方当事人申请再审,而且坚定为民信念,迎难而上,采取费时费力的执行措施,调取该楼的图纸,咨询城建者家,调查商户情况,收集有关证据,合同和解,最后找出“症结”。原来拆解地上的商户涉及案外第三人世界知名快餐店,执行局长刘书伟,亲自约见申请人、被申请人和案外第三人的工作,并且注重执行技巧和执行细节。终于在2010年1月24日凌晨拆除堵在三方当事人心中的隔心墙,在真情倾力的执行措施感动下,被申请人主动放弃了要求71290元损失的执行请求,三方达成和解。快餐店的店长对执行法官的高效工作加大赞赏,“社会各界评议法官评出”“群众满意的司法能力”。 为更好的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司法公正,2010年1月20日,源汇区法院在一号审判庭举行了督促司法能力提升为目的的“社会各界评议案件”。邀请社会各界30多名当事人、代理律师、人大代表、廉政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对随机抽取的结案案件进行面对面评议,心贴心的沟通。会议上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了23名农民工拿到血汗钱的案件;23名上访农民工,在工地上干完活后,被拖欠工资10619元,六年没有拿到一分钱,是执行法官们多方查找,不懈努力,终于排查到多年查找找不到的黑心老板,申请执行不到一星期,工钱一分不少的拿到了手。作为被告的当事人,新源公司(化名)向在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讲述了三个月前的行政案件:一个行政案件涉及到民事和执行案件,行政法官们不辞辛苦,千里取证,网上调解,最终使新源公司心服口服主动要求和解,66000元使案件调解,为企业解困……源汇区法院邀请社会各界评议案件来评议法官,不是一个??的活动,而是贯穿于全年绩效考评的听民意、测民心、解民忧的大活动,看在“流水不腐、户枢不囊,把案件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有错改之,无则加勉。让司法为民更透明,让司法能力更贴民意,保民生。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