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法官“接地气”调解妥善化解邻里纷争
作者:张博   发布时间:2012-06-06 14:49:06


    古谚有云:“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不仅对居者有益,还将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在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三提升”活动中,西乡法院法官用最质朴的行动,真情贴心的服务奔忙在巴山蜀水的田间地头,巡回审理了多起相邻纠纷案件,有力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也让“和谐”的阳光真正照进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

  “真是感谢辛劳的法官们,多亏你们贴心细致的调解工作,让我们两家矛盾断根了”、“这下我们的心都豁亮了,和气相处才是理啊!”质朴、感激的话语出自杨勇、周琳等当事人之口,正因为法官通过多番深入调查、细致调解,使邻里化干戈、修旧好,才最终赢得了他们如此地感激。

  2011年5月,西乡县城关镇居民杨勇、杨磊与周琳、杨涛两家的新房相继落成,两家系三十多年的邻里,如今又一起修房,平日关系自不待言。正当两家都沉浸在乔迁新居的喜悦中时,2011年7月,周琳、杨涛在平整楼前场院过程中,未经协商私自将与杨勇、杨磊相邻的一堵围墙拆除。杨勇以围墙建在自己的地基上、且在1984年与周琳约定围墙作为两户边界、不得占用为由,要求周琳、杨涛恢复围墙原状,此后双方见面就争吵、打骂,导致工程被迫停工,给两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经村组多次调解,两家始终未能和解,矛盾愈演愈烈。2012年4月杨勇、杨磊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周琳、杨涛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案件受理后,法官从有利于邻里长久和睦相处考虑,决定在调解上下功夫,以促成双方互谅互让、重修旧好。第二天法官便专程来到拆墙现场,一边丈量、拍照,一边与当事人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两家的矛盾根源,法官语重心长地劝慰双方要心平气和说理,拿出“诚意”协商......通过初次接触,法官掌握了双方心理,更坚定了调解的信念,此后多次上门走访,“背对背”默默做着工作,一切的努力均是为了调解埋下伏笔。

  留给双方一段时间考虑后,6月5日上午,法官一行冒雨再次亲访。此次座谈显然是“有备而来”:窗外下着连绵细雨,但在周琳家堂屋里,除了双方当事人、亲友、邻居外,法官还特意邀请村组干部协助调解。经过一番释法、疏导后,双方的对立情绪有所缓和,均表示同意作出让步,使调解工作出现转机,但在修复围墙的走向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导致调解陷入僵局。

  考虑到该案若就此判决,两家不仅再无和好的机会,反而矛盾会加剧,产生不稳定因素,法官冒雨又查看了拆除围墙的现状及周边地界,邀请村干部协商后提出了处理意见。由于掌握双方的诉讼心理,法官以村组意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就围墙拉直修复后的占地情况及走向、修复的时间及费用负担、限制靠墙搭建房舍等息息相关的“敏感”问题引导双方对话,与在场群众共商解决途径,法官一系列设身处地的调解工作,很“接地气”,很贴心,真正想到了当事人心里......最终双方同意沿新建房屋外墙边沿各自修建垂直于新建房屋墙体的相邻围墙,被告亦认识到因自己的疏忽过失,影响了三十多年邻里感情,两家人再次握手言欢。

  陕西西乡法院在处理相邻纠纷案件中,法官秉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司法理念,针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疏导与调处作为化解矛盾的着力点,努力以调解方式圆满化解了多起相邻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邻里间和谐因素,有力地推动和维护了平安社区、和谐新农村建设。(文中均为化名)。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