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院长论坛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助推法院全面发展
作者: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 乔国和   发布时间:2012-08-03 09:06:09


    《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法院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能够凝聚力量、获得认同、创造价值,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干警的归属感、荣誉感,提升干警思想境界和职业操守,促进法院科学化管理,建立公众的法律信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认为法院文化建设应当包含归属文化、廉政文化和为民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归属文化是基础,廉政文化是保障,为民文化是目标,这三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文化建设格局。卧龙区法院近年来在文化建设上动真情、出实招,文化建设有了新气象,本文将结合卧龙法院的具体实践对三位一体特色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论述。

  一、构建三位一体特色法院文化的背景

  (一)法官职业荣誉感逐步淡化

  法官,手持天平,定纷止争,使命神圣,是正义的守护者。在十多年前,由于其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法官尽管收入不如其他党政干部,但他的职业荣誉感较之其他行业却尤为突出,人们以能进入法院工作为荣。然而近些年来,司法行为逐步走向公开、透明,舆论监督越来越广泛,甚至出现了多起“舆论审判”案件,使法官们曾经具有的神秘感荡然无存。加之一些法官业务能力欠缺、职业素养不高,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严重损害了法官队伍的建设。此外,由于法院内部管理的行政化、法官价值取向偏于政治化,职业保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致使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开始淡化,不再具有强烈的通过审判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无法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人才流失变得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法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归属文化建设,使法官找回应有的职业荣誉感,建立起对职业的认同和对法院的热爱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司法腐败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司法腐败是颗毒瘤,它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言而喻,保持司法的廉洁性是作为一名法官的基本操守,没有队伍的清正廉洁,就没有司法公正。虽然廉政教育年年讲、天天讲、时时讲,然而,法官不廉洁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有的法官对自己要求不严,与当事人或律师拉拉扯扯,吃请受礼,极个别的把审判权、执行权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搞权钱、权色交易,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等。近年来,法院系统就出现了黄松有、郭生贵、张国庆等人为了一己私欲而无视法律,使中国的司法事业蒙羞,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廉政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教育功能,人民法院通过建设廉政文化,营造尊廉崇廉的氛围,增强宗旨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在司法活动中公正裁判。因此,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反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核常抓不怠。

  (三)社会矛盾多发,为民意识淡薄

  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化解难度进一步增大,而与普通百姓接触最多、距离最近、处理纠纷最多的便是法院的法官们。法官总是处在矛盾的聚焦点,在巨大的办案压力下,有的法官司法意识还未能转变,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至上”的精神真髓,没有做到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为人民司法的公仆意识淡薄,涉诉信访居高不下,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渐泛化成普遍的社会心理。我们是人民的法官,必须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去工作,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设想,为老百姓谋利,因此,构建特色法院文化建设,必须将为民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二、三位一体特色法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是归属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人是第一因素。法院归属文化就是从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角度出发,通过法院人文化的管理,使干警深怀“我以法院为家、法院以我为荣”的情感归属、价值认同以及职业尊荣感。使干警在潜意识里迸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并让这种责任感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将法院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严格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每一个法官都融入法院这个大家庭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智慧,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为法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文化教育人、感化人、凝聚人的重要功效,从而打造人文化法院。

  (二)司法核心价值观是廉政文化的重要推手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廉洁是其它价值观念的保证,将这一理念真正融入到干警的脑海里,就能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把廉洁、公正作为约束其行为的标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使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贴近干警思想、贴近工作要求、贴近群众生活,从而增强反腐倡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院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平民情怀是为民文化的应有之义

  王胜俊院长曾指出:“如果我们的法官因此被老百姓称为‘平民法官’,那就是对我们的最高赞誉、最大褒奖。”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司法越贴近群众,法官越具有平民性,人民就越信任司法。司法为民是法院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法院文化的培育与养成必然也不能脱离司法为民思想,要真正落实司法为民,就要求广大干警在司法过程中深怀平民情怀,放下传统观念中的“衙门架子”,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听民声、解民难、抒民忧,将亲民、爱民、为民的基本精神融入到法院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实现确保司法公正、维护人民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标。

  三、我院特色法院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挖掘切入点,以人为本引领法院归属文化建设

  1、围绕物质先行,夯实基础保障。 

  舒适、整洁、温馨的工作环境是归属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建设富有法院文化内涵的审判基础设施,提高物质装备水平,会使干警心情愉悦,工作劲头提升。我院精心搭建文化建设助力台,坚持从优待警,建立综合审判庭,完善审判庭功能,建成局域化办公网络,实现三级联网,实现审判管理网络化、行政管理智能化、人事管理信息化,优化办公环境,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格调静谧、典雅的图书室,藏书丰富,涉及面广,为干警陶冶情操、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修建文体中心,宽阔敞亮,健身器械齐全,适合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锻炼需求。老干部活动中心宣传页面内容丰富,棋类书籍齐全,是院老干部聚会、交流、学习、活动的好地方。

  2、围绕审判管理,完善制度建院

  对人才潜能的充分挖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能够激活内力,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实现人性化管理,对政治坚定、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同志大胆提拔使用,建立了中层干部竞岗制度、审判长选任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才华的宽松环境和广阔舞台。在岗位选择上实现双向互动,科学考核,因人制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干警的晋升、晋级、提拔、奖励与个人业绩挂钩,实现由约束向激励机制的转变,从而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形成开明、开放、包容、仁和的精神格局。开展“五手两优”竞赛活动,对于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嘉奖与物质鼓励,增强干警“公平公开、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和“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有力促进了审判质效的提高。

  3、围绕教育培训,培养人才兴院

  丰厚的知识储备是干警积极参与和推动法院文化建设的原动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精英型法官”为目标,在全院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引导大家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自觉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和不懈追求,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文化品位。制定了《强力推进研究生学历培训计划实施办法》,计划按实际发生额拨付年度专项资金,利用八到十年时间使研究生学历占干警人数的60%,逐步构建高学历者优先使用、高学历者优先重用的重知识、重能力的用人格局,形成学习者更优生存、学习者更高发展的倡学、用人理念。此外,领导干部带头撰写宣传与调研文章,发挥资深法官和高学历人员的智力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其活跃的法律思维、丰富的审判经验、文明的道德修养影响和感染和带动其他法官,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卧龙区法院一大批调研论文、工作信息、文学作品,在国家级、省、市、区级媒体上发表。

  4、围绕文体活动,凝聚法院精神

  组织干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炼、凝结法院精神,增强法院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强化法院文化氛围。成立国旗仪仗队、女子艺术团、老干部合唱团,参加广播操表演、羽毛球比赛,开展诗歌朗诵,组织春节晚会,培养业余爱好等,充分调动全院干警力量参加到文化建设中来,提升了干警的生活品味和人文素养,形成了浓厚的独具特色的卧龙法院文化氛围,凝聚了“和谐、友爱、平等、互助、理解、尊重”的团队精神。

  (二)把握结合点,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廉政文化建设

  1、丰富载体,搭建廉政文化建设助力台

  在廉政文化建设上,注重物质载体搭建,以看得见的方式向公众彰显法院文化底蕴,塑造威严庄重、布局合理、沉稳大气的司法环境和司法形象,从形式上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开设廉政书架,向每位干警及家属征集廉政格言,在办公区及审判区悬挂廉政书画、名言警句,摆放转筒式廉政桌签,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警示语录,一个个温馨的廉政提示,使“廉”字时时入目,常挂心头。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室,通过廉政故事、廉政建设规章制度、法官楷模、现代警示录、新权力观等板块的设计,为参观者敲响反腐倡廉的警钟,营造拒腐崇廉氛围,对干警树立自律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保持公正之心廉政文化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法院文化的重要内核予以推进。

  2、制度保廉,夯实廉政文化建设根基

  廉政制度是法院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法官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司法的重要保障。持续强化对法官的监督管理,形成包括“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和“不必为”的保障机制等一整套保证司法廉洁的制度体系。要求干警全面贯彻落实“五个严禁”和“十条禁令”的规定,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干警是否牢记在心,教育干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恋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实施规定》,签订廉政承诺书,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体系,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真正使干警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价值观,从制度上坚决保证法院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法官的廉洁性。全院干警廉洁自律、公正执法意识有了新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被确立为“南阳市政法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

  3、警示教育,找准廉政文化建设着力点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结合近年来法院系统发生的法官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警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深刻剖析根源,从个案中寻找共性,以鲜活的惨痛教训教育党员干部和法官严守廉洁自律防线,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做到警钟长鸣。另一方面,组织干警深入学习宋鱼水、陈燕萍等先进事迹,利用这些勤廉皆优的典型,对干警进行示范教育,使广大干警居安思危、反思自我,自觉遵守司法良知,规范司法行为,切实做到慎独、慎微、慎权。坚持用先进典型精神引领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是法院精神文化的具体人格化,作为榜样,他们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法院文化的灵魂,对法院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找准落脚点,以人民情怀塑造法院为民文化

  1、搭建平台,为民文化看得见

  将司法为民思想融入法院文化建设中,其最直观、最基本的途径是就是通过配备更加人性化的司法服务设施设施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方便。在立案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屏,公开法院相关规章制度和案件开庭安排,促进司法公开,实现导诉接访、立案收费、咨询宣传、诉前调解、排期开庭、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务,将立案接待窗口建设为民文明和谐司法之窗,发挥便民服务窗口作用。在院机关审判庭及派出法庭设置无障碍通道,为残疾群众诉讼提供方便。设置社会法庭等便民纠纷化解机构并使其发挥功效,从机构载体设置上贯彻司法为民。

  2、完善制度,为民文化重落实

  将司法为民思想融入法院文化,还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司法为民、便民、惠民的各项制度和机制,为司法为民的实践提供制度保障。推行立案预登记、委托调解制度,依法对委托调解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设置巡回法庭,建立“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悬挂“联村法官工作牌”、“法官工作信息牌”,定期或不定期进驻、巡回就地受理案件、调处纠纷、接受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回访案件当事人,实现由“坐堂问案”向“走出法庭、面向基层”的重大转变,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诉累。做好审判延伸工作,要求院班子成员亲自担任法制宣传辅导员授课,业务庭长担任审判长开庭,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社区、军营、学校等拓展服务,使广大群众就身边生动事例接受深刻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制度,为贫困当事人利用司法资源提供法律帮助。

  3、平民情怀,为民文化感受深

  “百年人物存公论,一生业绩有民声。”将司法为民思想融入到法院文化之中,就是要求法官们在办理一件件鲜活的案件时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怀着平民情怀对当事人充分尊重、悉心关怀、文明用语、耐心释法。坚决贯彻“态度和蔼、办事认真、公正司法、人民满意”十六字方针,真正形成公平、公开、公正、为民的司法作风和勤政、文明、务实、高效的机关作风。用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打消当事人的紧张情绪,使当事人与法官之间架起“连心桥”。通过耐心、认真的倾听,使当事人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意愿,让其真正感受到法官解决问题的诚意。通过认真阅卷,细心掌握每一个细节,准确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为做好审判调解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把法院文化渗透到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中,使当事人感受到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严格司法、不偏不倚、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和司法作风,使司法为民真正融入到法院文化建设之中。

  “巧随清风潜入夜,自当润物细无声”。通过推行以上措施,卧龙法院的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广大干警有了共同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心从一地处,劲往一处使,切实做到了端正司法理念、提高司法水平、维护司法形象、提升司法公信。

  当然,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一步实践和理论加以丰富完善,最终为培育先进法院文化,促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