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崎岖山路书写为民情怀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法院争创一流人民法庭纪实
作者:向波 郭毅 杨洋   发布时间:2012-08-09 10:10:23


    “巴州区法院在服务‘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中敢下深水,善用真功,主动作为,将‘面向中心、面向社区、面向农村’作为工作主线,得到了党委、社会和群众的普遍认同。值得各政法和其他单位学习借鉴。”这是8月2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区州区政法委员工作会议上,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继中对巴州区法院的评价。

  “情法相融化纠纷,家国相安平天下”、“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巴州区法院恩阳人民法庭会议室墙上悬挂的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浸透着法官的付出和群众的褒奖。近年来,该院针对作为巴中首善之区、幅员辽阔、人口占全市三分之一、矛盾纠纷多发的区位特点,将人民法庭作建设作为服务党政中心工作、落实司法为民的主战场,坚持转变作风走基层,下沉重心接地气,全域服务保稳定,以工作实绩求认同。

  巡回  架起警民连心桥

  “巡回审理不是单纯的开庭审理,我们要构建集咨询、就地立案、调查取证、现场调解、审理执行、巡回宣传于一体的大巡回模式。”巴州区法院院长杨上宇如是说。基于这样的理念,该院明确提出了“每个法庭巡回审理率不低于75%的工作目标,将农忙时节作为巡回审理的重点时期,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区域作为巡回审理的重点区域,将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赡养、抚养、扶养纠纷作为巡回审理的重点案件,对巡回审理进行单项考核、按月考核。

  2012年7月18日,巴州区渔溪镇一农民工在为雇主安装房屋顶棚时不慎摔伤,花费费用上万元,经居委会数次调解,双方未达成一致协议。伤者亲属想到渔溪人民法庭进行咨询,但由于交通不便且正值农忙,一直无暇动身,眼看伤者即将陷入无药医治的困境。这种情形被正在当地走访排查矛盾纠纷的法官得知后,立马召集双方进行诉前调解,仅仅一个多钟头便化解了该案。“这段时间农忙,没想到法官主动下来解决纠纷,感谢法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伤者在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后拉着法官的手说道。

  近年来,巴州区法院13个人民法庭年均巡回审理案件800余件,占法庭受理案件数的70%。

  联动  编织纠纷调处网

  “‘司法联络员’这个头衔我当仁不让。说实话基层工作面宽量大,矛盾频发,能够参与到司法活动中来,为维护一方平安出一点力,为乡亲办一点事,我感到很荣幸。”接过聘任书,回风社区大佛寺村支部书记何联强表示。

  2012年5月11,在巴州区法院的推动下,区委召开了司法联络工作会议,6个城区办事处,13个人民法庭所在地党委书记以及部分司法联络员代表参加会议,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法院院长等领导为全区916名司法联络员颁发了聘书。这一举措助推法院参与社会管理有了新的发展。

  巴州区法院针对法院审判工作相对独立、法院职能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工作对象是基层社会的三大特点,在全市创造性地探索构建司法联络员网络体系,916名司法联络员遍布全区6个城区办事处,51个乡镇。从巴州区法院提供的一份司法联络员名册中可以看出,司法联络员的来源十分广泛,既有城区办事处、基层党委政府的党政领导、工作人员,也有人民调解员,甚至是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更有在农村非常有威望的社会贤达,司法联络员网络在地域和领域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司法联络员既是调解员、宣传员,又是情报员、监督员。”该院党组对司法联络员的作用作出精准定位:即为基层党政、人民法庭提供辖区纠纷的综合信息,为案件的化解、稳控提供线索、建议;接受法院委托开展调解工作,通过委托调解实现党政法庭、社会的各种解决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参与个案处理的时机,开展法制宣传,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监督法庭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工作作风。

  司法联络员制度启动以来,该院法官结案率上升7个百分点,人均办案率上升5.4个百分点,案件调解率上升1.5个百分点。

  规范  树立法庭新形象

  “过去人民法庭条件很简陋,现在人民法庭有车有房,越来越规范,法官也越来越有精神,有这样的法庭我们老百姓打官司放心。”家住恩阳人民法庭旁边的杨老汉感叹到。

  近年来,该院采取三项措施狠抓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大力提升基层法庭的司法形象。为法庭配备齐全的设施。2012年初,该院13个人民法庭新办公楼及办公设备投入使用,四级网络同步开通,实现了案件网上运行、公文网上流转的信息化模式。为法庭打造优美的环境。该院针对法庭离城较远、生活不便的情况,为法庭配齐生活设备,让干警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建设特色化法庭文化。今年初该院各个法庭从法庭庭史、辖区特点、审判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提炼,按照“一庭一品”的要求,坚持阳光司法,将法庭的工作职责、法庭名册、审判制度、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内容统一制作上墙,树立阳光透明的人民法庭形象,结合当地特色,利用农村当场天,就婚姻家庭类、拆迁安置类、相邻权等纠纷,适时开展以案说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切实将法院文化和法治精神融入到具体司法工作中。

    “我在法庭已工作十多年,先后在4个法庭工作,3个法庭负责,从无房无车,一人法庭到今天的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亲身见证了法庭的发展变化。我庭每年办理案件近300件,而且正以每年20—30的幅度增长,法庭成了法院对外形象的窗口、人才培养锻炼的基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主战场。这些都是阵地建设、规范管理和力量充实的结果。”今年3月刚从花丛法庭轮岗到恩阳法庭任庭长的张力如是说。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