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走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
——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民生工作纪实 作者:高晓康 发布时间:2012-08-14 10:18:09
近年来,河北省曲周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民生工作为主线,不断创新便民、利民举措,千方百计畅通群众诉讼渠道,维护群众权益。
“院长热线”——架起亲民连心桥 今年年初,曲周法院开通了“院长热线”,实现了群众与法院“一把手”的直接对话。 6月24日上午,曲周法院院长李延国办公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是法院吧,我是一个残疾人,我媳妇不管我事儿,我要和她离婚……”电话那头有些语无伦次。李院长一面劝他不要着急,慢慢说,一面拿起纸笔,记录下对方讲述的情况。 当天下午,李院长便安排立案庭的两名法官携带立案材料驱车30多公里来到拨打电话的王亮家。经了解,王亮12年前骑摩托不慎摔成重伤,落下了终身残疾。因为长期卧床,王亮性格变得有些孤僻,经常无端与妻子争吵。前几天,王亮和妻子吵架,一怒之下就拨打了法院的“院长热线”。而据王亮的母亲和儿女们说,王亮妻子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长期卧床的他毫无怨言,是个远近闻名的好妻子。“法官同志,你看院子里那根杆子,就是我儿媳妇架起来的,她经常帮我儿子扶着杆子做康复锻炼”,王亮的老母亲说。鉴于此,两名法官在告知王亮相关诉讼权利后,对王亮进行了耐心的劝解,最终成功说服他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院长热线”的开通不是在“做秀”,而是在做事。开通半年来,共接待群众来电40余个,督促立案、审理案件10余件,协助调解案件2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交办、事事有回音,架起了一座“亲民连心桥”。 资源整合——开启诉讼快车道 今年2月份,曲周法院对现有办案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实现了警力、财力、物力的三下沉,充实了审判执行一线的力量,形成了办案合力,提升了办案效率。如今,在曲周法院随处都能听到干警们对整合后法院新变化的感叹。 “以前是‘单兵作战’,现在变‘集团作战’了,而且是‘混编师’,案子自然好办了。”曲周法院将原有审判、执行一线干警整合为4个联合办案组,每组由7-8名干警组成,其中包括既有审判法官,也有执行法官。工作中,干警之间可以“搭伙”办案。在办理复杂案件时,组长可对全组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动,形成合力。 “警车下配各组后,外出办案方便多了!”以前,曲周法院全部警车统一由车队调配。如果干警外出用车,需要先经有关院领导批准,再由车队安排车辆、司机和加油事宜,不但手续繁琐,而且缺乏灵活性,时常出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如今,曲周法院根据办案需要,为每个办案组配发了两辆警车和一名司机,并且将办案经费直接发放到各组,由组长根据办案需要安排使用。如今,警车的使用、油料的添加、司机的选派等手续可全部在组内完成,提高了办案组的机动性。 经过办案资源的整合,曲周法院的办案效率有了大幅提升,立案审查期限平均缩短了2天,案件审理期限平均缩短了18天。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宣判后,一位保险公司的代理律师由衷地感叹:“以前需要半年,如今两个月就结案了,曲周法院办案真的快了!” “清积活动”——搬开维权拦路石 “出发!”随着一声令下,4辆警车载着30余名干警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呼啸而出。6月1日,曲周法院以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中突击行动,掀开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简称清积活动)的序幕。 “躲猫猫”一直是“老赖”们逃避法院执行惯用的伎俩。2001年,袁某从好友张某处借了10000元做生意。不料生意亏了本,袁某便萌生了赖账的念头。后在法院的调解下,两人达成调解协议,但第二天袁某便“人间蒸发”了,让手拿调解书的张某欲哭无泪。 在清积活动中,执行法官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挖”出这个“老赖”,于是利用夏收有利时机,连日在袁某家附近蹲守,最终发现并成功拘留了袁某。带上冰凉的手铐后,袁某耷拉了脑袋:“没想到你们为了执行这点钱,下了这么大力气,我也没地方跑了。欠张某的钱,我还!”当张某从执行法官手里接过执行款,激动得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并于第二天送来一面锦旗。 截至目前,曲周法院共清理执行积案近百件,涉及金额50余万元,真正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