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风正潮平扬帆行
——河南淇县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巡礼
作者:徐爱民   发布时间:2012-08-14 15:45:46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卫国国都,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淇县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砍砍伐檀”创造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殷商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

  曾被最高法院命名为“全国人民满意好法院”的淇县法院弘扬淇县文化的优良传统,注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新鲜血液,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法院文化建设,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打造文明法官队伍,宣传法制,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法院文化建设百花园里的一束奇葩。

胸有诗文气自华

走进淇县法院办公楼,就能看到楼道的墙壁上挂满了字画和名言警句,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院长到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再到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办公桌旁都有满满的一柜书。院内局域网的大屏幕上还经常刊出格言,明朗的阅览室书刊琳琅满目,到处都洋溢着书香。该院党组把丰富干警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从优待警的重要措施,着力用先进文化占领干警的思想阵地。院党组经常组织干警瞻仰焦裕禄等烈士的陵园,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以丰富多彩的政治教育来净化干警的心灵;发动干警编写了《法官三字经》,大力倡导锻炼强体、学习健魄,树立崇尚文化素养的正气;组织《法官讲坛》研讨活动,经常让干警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启发。党组书记、院长袁希利身体力行,每年都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撰写调研文章10篇以上,其中多篇还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或者在上级法院论文评比中获奖。在院领导的带动下,该院干警坚持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文章”活动,全院干警每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文学作品、调研文章都在300篇以上,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文学素养的法官。

典型引路正气盛

走进淇县法院的荣誉室,就能看到各种集体和个人荣誉汇集在一起,可谓群星璀璨。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是淇县法院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该院积极响应上级法院号召,深入开展了向宋鱼水、金桂兰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同时注重树立干警身边的典型。该院行政庭庭长刘俊英被省法院授于“全省十杰女法官”荣誉称号后,该院及时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把刘俊英请上报告席,从生活和工作实际畅谈自己对勤政、廉政和司法为民的感悟,报告会后干警围绕她的先进事迹展开大讨论。榜样力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刘俊英同志爱岗敬业、廉洁办案、司法为民的标杆使全院干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进而转化为工作的积极动力。执行局干警在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发扬刘俊英同志不怕困难的工作精神,积极创新执行方式,坚持文明执行,以文明之师感化“老赖”们的“铁石心肠”,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清理积案进度目标。刑事审判庭干警围绕平安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打击涉农犯罪力度,快审了一批涉农犯罪案件,对一批扰乱农村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给于了严惩。行政审判庭干警主动深入行政机关,给行政执法人员作报告,提高了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人民法庭干警在全县普遍设立了便民诉讼服务点,大力开展就地办案、就案讲法,把庭审现场搬到农家院内,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弘扬法制促稳定

走进淇县法院的机关大门,就可看到一块块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栏。淇县法院注重加强法制宣传,着力在全社会弘扬法制。该院扎实开展了法官进社区、下乡镇活动,组织法官走出机关,到学校、企业、乡村上法制课,结合审判工作为学生、工人、农民在法律方面解疑释惑。与深山区的淇县黄洞乡全寨村结成了文明共建对子,向该村小学捐赠了图书,给农民送去了法律教材,在村里设置咨询台接受农民咨询,把法院文化建设的成果向贫困山村辐射。该院还大力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每年都要推出一场反映法官风貌和法制精神的文化广场晚会,以法官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表演节目来诠释法律,宣传法律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引导他们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增强法院工作的公信力。该院还积极借助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扩大法院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稳定提供舆论保障。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