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扎实推进司法群众观 打造为民便民法院
作者: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雪松 发布时间:2012-08-20 15:09:24
![]()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群众工作部门;广大法官既是法律工作者,更是群众工作者。在司法活动中如何牢固树立“审判就是服务、法官就是公仆”的理念,把“四群”教育融入到司法为民工作中,地处西部的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了大胆的探索。
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辖的9个基层法院和31个派出人民法庭,现有编制1042个,实有干警988人,其中法官559人,书记员116人,司法警察126人,其他人员187人,研究生学历39人,大学本科学历829人,大专学历110人,其他文化程度4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干警占干警总数的95.55%。中院现有办公室、政治部等内设机构20个,机关党委、新闻中心等非内设机构2个。现有政法专项编制195个,实有人数186人,法官102人,书记员6人,司法警察33人,其他人员45人,研究生学历30人,在读博士1人,大学本科学历122人,大专学历25人,其他文化程度1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干警总数的96.76%。 一、把握立足点,着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曲靖两级法院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审(执)结各类案件17251件。审结了公安部督办的蒋开枝等36名拐卖儿童223人案件,审理了陆良非法倾倒铬渣刑事案件,吴兴怀等7名被告受到了刑事处罚,审理了高路辉等25人作案63桩的盗窃、抢劫案,审理了李路布等27名被告涉及9项罪名作案18桩的涉黑案;审理了师宗11.10煤与瓦斯事件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了原沾益县副县长颜光耀受贿案、审理了广为关注的建宁街道11件受贿“窝案”等重大案件。积极化解民商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审结各类民事纠纷7205件;执结案件2298件。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保持了良性平稳运行,整体呈现收案上升、结案上升、未结案件下降的态势。 二、寻求创新点,深化服务群众举措。 发挥“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法院”的模范作用,出台司法公开23条措施,推进 “阳光司法”。通过法院网站,裁判文书上网、新闻发言人等制度,及时发布案件审判信息。借助群众监督举报电话,网络阅评员,无线电波、短信服务等平台,真心为群众解疑释惑,认真办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司法巡查、特邀监督员工作制度,聘请186名特邀监督员,对法院工作实施全方位监督。加大陪审员陪审案件力度,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保障群众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让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件中信服法院和法官。 坚持服务为先,民生优先,把传统的立案大厅变为诉讼服务大厅,完善设施及功能建设,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立案受理、查询咨询、信访接待、司法救助等“一站式”服务。开展“四亮四评”活动,印制《诉讼指南》、《白话诉讼手册》、《便民服务手册》,安装案件信息电子查询触摸屏、派出法庭全部实施电子签章等措施,切实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利用诉讼“绿色通道”,为困难、残障等特殊群体当事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开展上门立案、预约开庭、巡回审判、假日法庭、集市法庭等便民措施,深入村寨田间就地开庭调解,化解矛盾,宣传法治。 以开展“四群”教育和“司法为民服务年”为推手,把司法落实到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认真落实干警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发放《民情登记卡》,撰写《民情日记》,积极筹集资金、干警自愿捐款100余万元开展扶贫慰问,其中中院30余万元,全市法院法官干警深入到乡镇、村组、社区、企业等进行走访、座谈、慰问群众3000余人。 以“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调判结合促进社会和谐,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结案4325件,调撤率60.03 %。提升诉讼效率,使用简易程序审结4530件,占民事一审结案的71.22%,采用速裁结案906件,平均审限仅7天,为当事人节约诉讼陈本100.68万元,开展巡回审判3636件,巡回率61.53%,人民法庭巡回办案2534件,巡回率84.46%,上门立案164件,预约办案230件,强化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共司法确认270件,标的285.22万元,有的基层法院实施“农民工工资诉讼服务通道”、“夜访法庭”“车载法庭”等便民诉讼举措深受群众欢迎。 强化司法救助。积极贯彻落实《云南省涉诉特困人员救助条例》,巩固创新救助工作,对180件270名涉诉特困执行案件申请人发放救助金119.71万元,纳入低保9人、医保7人;对生活严重困难的60名上访当事人实施信访救助;对得不到赔偿的81名刑事被害人救助34.5万元,对1083件案件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44.7万元,全市法院全面推开诉讼费100元以下案件的诉讼费用免缴工作,共免缴2320件22.12万元,26.13%的民事、行政案件实现免费诉讼,其中孤寡老人、孤儿、残障人员、人身损害、婚姻家庭纠纷、进城务工人员、行政案件当事人等成为主要受益对象,让人民群众共享司法事业发展带来的温暖与实惠,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三、狠抓审判质效机制创新。 制定了《关于办理房屋征收补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意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协调工作机制》、《法律文书签发制度》、《庭审规范规程》、《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等制度,促进审判执行工作,提升案件质效。 探索联动司法,在审判中督促当庭履行2600余件,当庭履行率在40%以上,人民法庭执行321件,部分法庭开展审理轻微刑事公诉案件,罗平县法院与贵州兴义、广西西林法院联合建立了以委托送达、协作调解、执行联动、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信息共享、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滇黔桂三省(区)两县一市法庭司法协作机制”。 在全省法院首家发布行政白皮书推进行政审判,中院联合市政府召开了行政审判白皮书发布工作座谈会,向全市15家行政机关及10余家新闻媒体发布了《2011年全市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情况报告》即白皮书,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做好量刑规范化工作,向市人大常务委员报告了《全市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情况》,今年共对符合条件的1087件1574人采用规范化标准量刑,刑事案件实现了“三降三升”的良好态势,即上诉率、抗诉率、上访申诉率相对下降,退赃退赔率、案件撤诉率、服判息诉率明上升,促进量刑的公正均衡。 制定了《社会调查员制度实施办法》,聘任8名社会调查员、开展法制讲座进校园、邀请心理咨询师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等深化未成年人、未成年罪犯的教育与预防。继续强化环境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三类诉讼案件,环保法庭共审结案件35件,全国首例由民间组织和环保部门提起的陆良铬渣环保公益诉讼案件稳步开展,进行了庭前证据交换,并做了大量的说服、调解工作。 妥善化解涉法涉诉案件,充分运用司法审查、行政协调、思想疏导、经济救助等手段多措并举、因案施策,化解息诉涉法涉诉案件105件,息诉化解率100%,处理来信160件,同比减少33件,下降16.58%,接待来访718人次,同比减少160人次,减少18.22%,涉诉信访形势趋稳向好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实现连续三年涉诉信访总量 “零”增长、“负增长”。 四、狠抓司法公信力的推进落实。 始终坚持党委领导和人大、政协监督意识,坚持重大案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法院严格依法履行职责。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建议提案办理程序,做到书面答复和面对面听取代表委员意见相结合,认真办理减刑假释等23件建议、提案。及时反馈办理结果,认真办理代表关注案件19件,委员关注案件11件。坚持联络沟通经常化,寄送代表委员联络通讯和法院刊物、信息,让代表委员及时掌握法院工作动态。积极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参加调解、执行、信访接待等工作,接待代表、委员来访94人次,邀请代表、委员、无党派人士旁听案件审判140人次。 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在全市法院内认真开展了“百庭百案——阳光司法工程”公开庭审活动,共进行了114件公开庭审活动,以巡回方式审理71件,巡回率达到62.3%,旁听人数20433人,其中代表、委员2532人次,公开庭审醉驾案、师宗11.10职务犯罪等多起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中院召开了阳光执行救助现场会,33位特困人员获得了10.2万元救助金,达到了“百个案件比技能、千名法官进基层、万名群众评法院”的活动目标。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努力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保障“三到位”,新增选了158名人民陪审员,增选后共有431名人民陪审员,与一线法官人数比为1.3:1,特别是加强了农村陪审员工作,目前,农村人民陪审员216人,比例达到52.5%。筹集陪审经费178.68万元,其中,富源县法院争取陪审员专项工作经费60万元,从今年起列入财政预算。中院、宣威、罗平、师宗落实陪审员年度工作经费均在20万元以上,积极拓展人民陪审员职能,由单纯的参审拓展为参与裁判、调解、送达、执行、监督、协调、宣传、信息、调研、联络等十项职能,今年1-7月全市法院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2463件,参审率大幅度提高,与去同期相比,由9.49%提高到36.2%,上升了26.7%;参与案件调解1049件,送达1258次,执行393件次,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阳光司法62人次,为司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民陪审员马绍国同志获省高院“铁杆陪审员”特别奖励,被省高院推荐作为省委2012年度“云岭楷模”先进人物。 深入开展“两评查”活动,评查案件5449件,开展庭审评查356件,着力提升法律文书制作能力和庭审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的监督、把关、指导作用,共召开会议154次,讨论各类案件、事项452件(其中中院62次280件);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35次,讨论案件66件(其中中院18次25件)。坚持维护司法既判力与依法纠错并重,审结再审案件19件(其中,改判5件,维持、调解等处理14件),促进司法公正。 五、狠抓队伍整体素质。 紧紧抓住司法能力、作风、廉洁等关键环节不放松,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不懈抓好“五个一”工程,继续加强构筑“读、听、看、讲、做”五位一体党建模式,积极营造法院文化氛围,开展了学雷锋志愿者进养老院、特殊学校、学习陆良八老植树活动、“党旗永在心中庆七一”歌咏比赛活动、政法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理想信念和司法为民教育。中院出台了攻读硕士、博士学历奖励政策,强化在职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利用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抓好法官教法官、公开庭审、岗位练兵等活动,中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49家全国法院法官现场教学培训基地,1至7月,共组织全市法院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培训52期7483人次,不断提高法院队伍整体司法能力。注重干部的培养和锻炼,配齐配强两级法院领导班子。深化队伍纯洁性,始终抓好“教育促廉、监督护廉、制度保廉、修身养廉、文化育廉”五位一体的法院廉政体系建设,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廉洁办案承诺、家庭助廉等各项廉政制度,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不断提高法院干警秉公守廉的操守和能力。加强涉案款物管理,所有涉案款项均有财务统一管理、兑付,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拓宽监督制约机制,成立了督察办公室,全市法院配备39名审务督察员,形成审务督察、司法巡查、纪检监察相衔接的监督机制,确保作风良好,队伍纯洁。 六、狠抓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两庭基础建设,确保审判执行工作与两庭建设两不误、两促进,中院扩建审判综合楼主体工程于6月28日完工,马龙、陆良、宣威、沾益、罗平、会泽法院等新建或扩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征地、设计、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3个法庭建成启用,积极推进“天平工程”信息化建设,抓好案件卷宗材料与办案流程“同步录入”,“同步查询”,形成电子卷宗3649件6579册,协助最高法院远程提讯7次7人,使用远程电子签章系统,签章1454件案件,全市法院基层基础又取得了新发展。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