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羌山大地更加和谐安宁
——北川法院永安法庭真情为民侧记 作者:李昌平 发布时间:2012-10-30 10:11:33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永安人民法庭是“5.12”特大地震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异地重建的人民法庭,辖永安镇、通口镇、香泉乡“两镇一乡”,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计3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四万余人。这里地理环境多样,是进出北川峡谷通往藏区的咽喉。由于历史上羌、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导致民间纠纷繁多,维稳压力很大。
近年来,永安人民法庭坚持“两便”原则,立足民族地区,积极探索便民利民为民新路子,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理顺社会情结,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该庭全体干警感恩奋进,实干兴庭,奋力争做灾区法庭“排头兵”。 铁肩担道义 感恩创一流 永安人民法庭始终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法庭干警耐心听民言、公正护民利、诚心解民怨,乐于、敢干和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追求“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效果和“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境界,切实把法庭工作变成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实现公正、促进和谐、服务发展的过程。把审理案件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变成实现群众利益的过程,变成让群众满意的过程。为此,法庭一直保持着高服判率,低上诉率,高自觉履行率,低申请执行率,无不断申诉、上访案件,用公正的司法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永安法庭自2012年初成立以来,截止今年9月共受理各类案件240 件,审结220件,结案率为94.44%,其中调解、撤诉结案案件为201件,调撤率达91.3%。成功的实现了上诉案件无一件发回重审、无一件改判,无一件信访投诉案件的“三无”目标。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6.91%。发改率、当庭裁判率、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调撤率、信访投诉率等质效指标在全市人民法庭中名列前茅。通过在辖区内全方位开展审判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法制意识,有力地维护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其优良的工作作风,严明的工作纪律,优异的审判质效,突出的审判业绩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今年2月16日,最高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苏泽林视察该庭时,看到灾后崭新的永安法庭,非常高兴。他鼓励全庭干警“要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再接再厉,再攀高峰,不但要在灾后重建方面继续走在全国法庭的前头,也要在审判工作的创新方面走在全国法庭的前头,以亲民爱民、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感恩党、感恩人民”。 情系羌山百姓,争做为民“尖兵” 永安人民法庭建立之初,法庭的干警便带着家党和人民的嘱托,带着对家人的浓浓牵挂和欠意,由庭长带领大家“走马上任”。虽然这是一个震后新建的法庭,一切都将从“零”开始。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暗下决心,要在一张白纸上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服务大局,为民司法,保一方平安,全力维护辖区的和谐稳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首先,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庭长和党员总是冲锋在前。凡是要求庭员做到的,庭长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普通干警做到的,党员必需首先做到。他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践行了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犯作用。他们在法庭工作中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惧艰难,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敢为人先、争先创优。一是组织党员突击小组到辖区的乡镇深入调查了解社情民意。他们走遍了辖区的村村寨寨,摸排分析了近几年来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和发生原因;二是积极向当地党委汇报法庭工作,争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三是设立流动党员示范岗,采取电话预约立案、节假日受案、巡回办案等方式方便群众诉讼,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判工作,铸造为民“尖兵”。四是他们以庭为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真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的合理诉求,采用快速高效、灵活多变的方式快审快结案件,彻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是营造良好的争先创优氛围,人人有先必争,有奖必夺,近年来在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中有的干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创新模范等。该庭干警多人次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表彰和奖励。 创新调解方式,追求最大限度的和谐 “以调解止纷争,求和谐”,这是永安法庭一贯坚持的宗旨。为达到彻底解决纠纷,案结事了,使办案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永安法庭特别注重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群众的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特别是古老的“议话”、“转转酒”等这些羌族群众解决民间纠纷的传统习俗,如今在永安法庭的调解工作中,都成为调解人员借用的重要调解方法,且在新形势下大放异彩。在新形势和任务下,该庭积极探索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调解工作模式——“由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的方式,形成以法官为主导,以调解员为依托,法理与民俗有机结合的调解工作新机制。这项新的调解方式注重增强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接受度、参与度、信任度,注重 “习惯调解”、“调执合一”,以最大程度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促进和谐。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苏泽林副院长,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等各级领导来北川法院调研指导工作时,对永安法庭的创新调解工作方式均给预充分肯定。北川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保良在2012年作客光明网时,对全国关心永安法庭具有羌族文化特色调解模式的网友也作了重点介绍,各地网友反响非常热烈。 一是聘请群众信服的各界人士担任调解员,并建立专门的调解员信息库。法庭聘请“羌首”、“文化传承人”、“老命”、村社主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公道正派、群众信服、文化和法律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并将所聘调解员基本信息录入《选任调解员名册》,方便当事人查询。目前,该庭已聘请近20名相对固定的专职调解员。二是?在调解员的选择和调解方式上注重法律规定与羌民族习俗相结合。案件处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权,由当事人在调解员信息库中自主选择调解员,提高调解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度、接受度。在调解方法上注重依据法律规定和与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相结合,沿用羌族“议话坪”、“转转酒”等传统习惯,让当事人在轻松、和气的环境中化解矛盾。三是?严格规定案件调解期限,注重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追求最大限度的和谐。 永安法庭的干警们既是羌乡安宁的守护神,也是灾后重建的亲身参与者、见证者、实践者。为了羌乡百姓的和谐安宁,法徽在羌山闪耀,法魂在奉献中铸就。永安法庭的全体干警将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捍卫法律的尊严,诠释“公正、廉洁、为民”的真谛。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