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汗洒移民路 浓浓法官情
——记云南省绥江县人民法院移民工作组组长肖永富 作者:肖永富 发布时间:2013-03-04 09:51:46
2012年10月10日,西部大开发,全国第三大水电站——云南向家坝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10月16日,顺利蓄水至初期蓄水目标354米高程,11月5日,向家坝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在抓住大机遇、支援向家坝、建设新绥江的伟大进程中,绥江各级移民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同心同德、无私奉献,创造了绥江速度和绥江奇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个县城,3个集镇的建设,700余栋,16767套,300万平米的移民安置拔地而起,在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26个村、262个村民小组、142个企业和129家单位的搬迁工作,完成了15814户,6万人的搬迁安置工作,并在1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库底清理工作。确保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如期完成搬迁安置任务、确保电站如期下闸蓄水、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个确保”目标的实现。
忠诚奉献 担当重任 绥江是人口小县,却是移民搬迁大县。向家坝电站的建成,绥江有34.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将被淹没“沉入江底”,占绥江国土面积的4.55%,占库区淹没总面积的36.1%;移民人口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7.5%、占全库区的45.5%、云南岸的90%。举县后靠搬迁,6万移民告别故土,为云南省目前最大水电移民大县。作为移民搬迁安置主力大军,绥江法院主要负责新滩镇石溪村4个组221户1000多移民的挂钩帮户任务。院党组按照“一手抓审判、一手抓移民、两不误”的总体思路,抽派了5名干警,组成“移民挂钩帮户工作组”,由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肖永富同志担任工作组长。在困难和重任面前,肖永富没有丝毫犹豫,担起移民挂钩帮户的担子。因为他知道,身为法官,必须挺起胸膛,托起和谐移民的天平,以实际行动做移民搬迁安置的忠诚卫士,让天平之光闪耀在金沙江畔,闪耀在移民路上。因为他知道,他们的肩上承载移民群众无限的期盼。从那一刻起,他立下誓言,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移民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这话千真万确。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没人愿意离开世世代代辛苦创业建成的家园,家难舍,故土难离,亲情更是无法割离。几万移民,几万颗心,有几万种想法。要想让移民群众都满意,谈何容易?移民搬迁必然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尤其是补助补偿政策与移民群众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移民工作更是难上难。直到今日,除了房屋补偿和室内装修标准已经明确外,其余移民补偿政策还是“临控标准”。这种情况下,统一移民思想,做好宣传工作,讲好讲透移民政策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于是,肖永富带领工作队员,踏遍了村村落落,穿梭于田间地角,走移民点、访移民户,和移民拉关系、交朋友、认亲戚,与移民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厌其烦地宣讲移民政策、征询移民诉求、解答移民疑或,化解矛盾纠纷。无论刮风下雨,酷热严寒,或是节假日,始终任劳任怨,积极而为,忘我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走在移民工作第一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灰”,“5+2,白加黑”是工作常态。移民家中、村落院坝,随时可看见他忙碌、奔波的身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实物指标调查复核、移民搬迁人口界定、生产安置人口界定、移民搬迁安置意愿征询、集体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移民安置房的选房、摇号分房、钥匙发放、移民搬迁入住、移民补偿补助资金的兑现、农转城移民户籍清理、库底清理等一系列工作;他在短暂的时间里,召集移民户主会议60场次,累计走访移民1500余户次,与移民群众座谈4000余人次,累计为移民群众解决难事实事100余件次,调解移民纠纷50余件次。对于“重点户”、“困难户”以及有可能成为“钉子户”的则作为重点对象,采取“踏破门槛”、“磨破嘴皮”、“ 紧盯不放”,不达目的绝不松劲的工作方式。石溪3组李科红、李科祥两户,选择住房自建的安置方式,当他们置好宅基地,实施基础开挖、场地平整时,中城镇国土、城建所联合向下发了《停建通知书》,要求两户停止修建。为了确保两户能够按时搬迁,肖永富带领工作队员及时前往中城镇人民政府对接协调,并及时将情况向农村移民指挥部汇报,征得同意后,两户继续修建。可是,当两户已经做好房建基础,准备砌转建房时,又被中城镇叫停,不准修建。惹恼了本来就对移民政策不满意,抵触搬迁的李科红、李科祥,二人撂下一句话:“我们不搬了,随便政府咋过整”。这一停工又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眼看搬迁时间节点就快到了,而两户还没找到合适的安置点,肖永富很着急,一方面三天两次上门做工作,一方面上下奔波,经过无数次的请示汇报,引起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县委杨书记特许,准予两户续建。如今,李科红已经按时搬迁入住,暂未建好住房的李科祥也过渡搬迁租房居住。 你离移民有多近 移民对你有多亲 “肖组长,帮我算一下,我家适合哪种安置方式?”。移民对自己选择何种安置方式很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我家的实物指标调查有错漏,帮我纠正一下”。“帮我算一下,我家能获得多少补偿?”。“我家的建房困难补助有多少?”“我家有多少低结构住房困难补助?”。“我家的安置房有质量问题,你们快来处理”……。电话那一头,总是想起移民期盼的声音。“好,我马上来”。对于移民的诉求,肖永富总是亲力亲为,现场处理,直到移民满意为止。凭诚心、热心、耐心感化了移民群众,用泪水、汗水、苦水推进了移民工作。他对每一户移民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清二楚,石溪村的移民也对他非常熟悉,亲切地称呼“肖组长”。他的电话簿里,装满了移民户的电话,方便与移民联系沟通。石溪村的安大江、李科贵等移民,定居在昆明、宜宾等地,他们时常在电话上咨询政策,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肖永富总是细心倾听,耐心解答,直到对方没有疑惑为止。石溪3组李科国1户3人是法院负责帮扶的移民之一,由于其长期在四川宜宾经商,没有时间返回绥江办理移民搬迁事宜。肖永富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驱车100公里,前往四川省宜宾市李科国家里,上门宣传移民政策,帮助算好个人搬迁安置账,遴选适宜的安置方式,排除了李科国的后顾之忧,高兴地选择了“逐年补偿安置方式”。李科国真诚挽留工作队一行吃了午饭,临别,拉着肖永富的手,连声说:“非常感谢,你们不辞辛苦,专程前来帮助我一家人,我终身难忘,以后你们到了宜宾,尽管到我家来玩”。 宁苦自己 不误移民 一直以来,肖永富同志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肯苦自己、不愿误移民”。从被抽派做移民工作那天起,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汗水、心血和智慧诠释了一个移民工作者的本色,一路艰辛,人变了,因操劳过度,仅仅半年时间,前额头与头顶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人也苍老了许多。他因为经常思考移民工作而彻夜难眠,时刻牵挂着移民,心中总是装着移民,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没有及时调节减压,如今,已经留下了紧张、焦虑、失眠的病症。 对待工作,他问心无愧,他视移民为自家人,对移民倾注无限爱心,却顾不上自己的儿子,9岁的儿子因为无人做饭时常以方便面充饥,因为儿子的母亲也被她们单位抽出负责移民工作,当夫妻俩忙完工作回家时,已是夜深人静,儿子已经卷缩在沙发上进入了梦乡。他的心头涌起一阵阵的酸楚,为儿子擦干委屈的泪痕,将儿子抱上床铺,来不及舒展疲惫的身躯,又伏在台灯下汇总数据,整理台帐,撰写工作报告,梳理次日的工作思路。因为,第二天又有很多移民群众带着期盼的目光希望他能解决心中的困惑,他还要思考本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因为,他没有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脱钩,他主抓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连年受到市中级法院和县纪委监察局的表彰。 他用心用力用情投入移民工作,尽心竭力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却顾不上自己,顾不上家庭。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虽然自己也是移民,但他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事,把自己的房屋装修、搬迁入住等托付给兄弟去做。他身患低血糖糖尿病多年,饿了就会出现冒虚汗、心发慌、四肢酸软乏力不能走动、肌肉颤抖等症状。他的包里除了移民工作资料和笔记本外,还装有水果糖,饿了,吃一颗糖,渴了,喝一口水,又继续工作。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移民骨干,身患严重疾病,需要终身服药,定期检查。一天,妻子说:“你请一天假陪我去宜宾看病吧”。可肖永富却说:“我脱不开身,还是你一个人去吧。”望着妻子远去的背影,他满心酸楚。石溪3组安大华等4户,认为村组干部在生产安置人口界定过程中,不按政策办事,导致这几户应当纳入生产安置人口的而未纳入,情绪十分激动,曾纠缠辱骂并扬言伤害村组干部。得知这些情况后,肖永富同志多次找到这几户群众做工作,在听取诉求和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多次向县、镇领导汇报,帮助他们每户解决了1至2名生产安置人口。 确保稳定 促进和谐移民 移民利益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局,可是当移民利益与国家政策发生矛盾时,移民干部往往面临两难局面。“既要维护移民搬迁安置政策,又要倾听移民合理诉求,兼顾移民利益”,这是移民干部的真本事。繁难的任务面前,肖永富迎难而上。2012年5月初,石溪村移民认为政府“打死狗讲价”,在没有兑现补偿补助政策的情况下,却先让移民先行搬迁,担心政府让移民搬走后放手不管,损害移民利益。于是,他们相互串联,想组织300人的上访。情况紧急,容不得半点怠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即刻来到石溪村,安抚移民,化解移民心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思想,稳定情绪,成功阻止了一次集体上访,避免了一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实际行动奏响和谐移民乐章。 2012年5月21日,绥江正式启动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6万移民要在7月31日以前平安、顺利、和谐、全部搬迁搬出库区,时间只有70天,要在9月10日前完成海拔381以下的库底清库任务,只有40天时间,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压力空前。他负责石溪村4个组221户移民,近700人口,也必须搬迁。他充分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搬迁过程中的各个重点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整合搬迁帮扶人员,入户走访群众,排查化解影响移民搬迁的各类矛盾,扫除影响移民搬迁的各种障碍,货车入村的临时道路、移民物品装载等各个环节各个细节都不放过,科学安排,严密衔接,落实到位,确保移民按时顺利和谐搬迁。移民搬迁安置基本结束后,他又把精力转入房屋拆迁,库区清理,忙碌在拆迁一线。 “脸皮厚的法官” “你们又来了,真是脸皮厚啊,我们都搬走了,你们还来干啥子。”这是石溪村移民最爱说的一句话。肖永富和他的战友被移民群众戏称为“脸皮厚的法官”、“狗不咬的亲人”。至2012年8月1日,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基本结束,移民群众基本搬入了新家,但是,离开故土的移民是否稳得住,是否能致富,是肖永富和他的队员们最担心的问题。于是,他们隔三岔五就深入到移民家中,与他们拉家常、交朋友、认亲戚,不厌其烦地宣传解释移民政策法规以及电站建设给绥江带来的美好愿景,耐心倾听民声、认真搜集民情,竭力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移民搬迁安置以及建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你们有啥子事,尽管找我,我一定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这是肖永富对移民的郑重承诺。移民刘俊凤,丈夫因病死亡,两个儿子埋怨母亲“没本事”,只有一套安置,无法满足两个儿子结婚成家的愿望,负气出走,留下体弱多病的刘俊凤支撑着这个家,为了省钱,她一个人将数吨重沙石、水泥、地砖等装修材料转运背上三楼,得知这一情况后,肖永富找来工人帮助搬运,联系工人帮助搬迁,并帮助她家按时搬入了新居,送去食用油等慰问品。刘俊凤感动得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啥时才候能搬迁啊”。移民安大学,眼看到了搬迁的时间节点,由于对安置房不满意,拒绝接受房门钥匙,是肖永富忙里忙外,为了移民群众的利益,不惜多次与建工集团项目部“吵架”,督促建工集团对房屋进行了修善整改,安大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高兴兴接过了钥匙。说:“感谢你们,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有空常来我家做客”。 肖永富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朴实无华,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雄才伟略,但他忠诚,敬业,执着,正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正是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冲锋,流血、流泪、流汗,用血肉之躯铺成了和谐移民之路,夺取了绥江移民“顺利、平稳、按时”搬迁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
李亨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