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司考> 经验谈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司考,我的思考
作者:袁凯   发布时间:2013-05-06 11:30:57


    距离自己通过司考已一年有余,但时常有师弟师妹向我请教,询问如何复习司考?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是战胜司考的重要武器。下面是本人复习司考的一点粗浅体会,权以之抛砖引玉,希望据此能对正在复习司考的广大考友有所裨益。

    一、教材选择

    在司法考试中,第一手工作便是准备教材,目前市面上教材繁多,很容易眼花缭乱,因此在选择教材上建议不宜多而宜精。如果能够把一个系列的教材钻透比把多套教材浏览个大概有效的多,同时不同机构的教材之间体系与内容往往会有一定的出入,很容易产生误导,所以在司法考试中切忌多种辅导用书同时使用。我自己主要准备了以下教辅材料: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俗称:三大本),是司法部组织编写的官方教材;

    2、全法条一套,推荐指南针的《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在司考复习中要培养自身良好习惯就是勤翻法条,没事就翻,天天都看,当你和法条成功的谈一场恋爱之后,距离你通过司法考试的成功也就迈进了一大步;

    3、讲义和课件,主要是各培训机构名师的授课,一般网站上都有;

    4、历年真题,真题分为两种,一种是按部门法分类的真题,另一种是按年份分类的套卷。前者在部门法的复习中边复习边做,有利于将考点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后者在考前半个月即9月初开始按照正规的考试时间自行进行模拟测试,将各个部门法融在一套题目里锻炼我们思维的快速转换。

    二、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4月前):

    司考框架建立阶段:首先看三大本,但不要按部就班的看,要有战略战术,按照前面的分类选择容易入手的部门法进行复习,一般是先实体后程序,但千万不可重实体轻程序,每年的司法考试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分值是不分伯仲的。

    法条阶段:把三大本和讲义中的部门法法条浏览一遍,记住是浏览,不是记忆,法条重点主要在诉讼法上(行政诉讼法例外),民诉和刑诉,不管你是否看过三大本,法条一定要仔仔细细读一遍,看得懂最好,看不懂不要紧,做到心里有框架就好。

    第二阶段(4—7月):

    这个阶段看书和上个阶段不同,上阶段是建立框架,而这个阶段就是真正吃透教材,书在于透,不在于多,这个阶段你要把以下事情做完:

    1、教材看一遍以上,教材里讲的知识点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2、找课件和录音听,务必保证精准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3、法条,再次强调诉讼法,此阶段,理论性较强的部门法,法条作为辅助工具,配合教材看,但诉讼法还是专攻法条;

    4、真题训练,真题不要拖到8月以后才开始做,事实上到了8月之后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你做真题。在这个阶段的真题要跟随者部门法复习的节奏开始训练,记得重复做。同时做真题不要刻意去记答案,也不要去记题,什么叫做对?我觉得应该是每个选项都能够回答出来选与不选的依据;

    5、此阶段小法复习一定要同步进行。如三国法、商法、经济法、法制史等这些小法,大都是纯记忆性的东西,这个根据个人记忆力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安排时间来记忆。

    第三阶段(7—9月):

    这个阶段会是你司考中最辛苦的阶段,也是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学习上的压力主要在于,理解上的东西你基本没有问题,主要是面对着大量的模糊且相近的记忆点,加以区别记忆,这个阶段你的重点必须是放在诉讼法和那些小法上,不要再去抱着三大实体法不放,因为很多人到后期时间不够,都会在这些法上作出适当的放弃,司考中有一句格言是“放弃也是一门艺术”,要学会和懂得放弃。

    第四阶段(9月—考前):

    距离考试不到半个月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个阶段是不眠不休的,而对于把握住前三个阶段的考生来说,最大的是精神压力而不是学习压力。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每天花点时间来温习讲义与真题上比较容易忘和比较易混的知识点,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做到有一个临场状态,没事的时候可以用模拟卷按照真实考试标准测试一下自己的做题时间,尽量把最佳状态调整到和司法考试时间一致。

    三、安排好复习期间的生物钟

    司考备考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有完备的复习计划、良好的心态以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和习惯,备考的时间很长,长时间的学习之后,要注意休息,时刻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看书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人不是机器,也有着自己的状态和情绪,每天头脑也有饱和的时候,这时强行去看,效率有可能更低,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时不如出去放松一下的心情,你会发现思维突然敏捷了许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些学习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