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院长论坛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法院三项重点工作
作者:兴业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李永林   发布时间:2013-12-13 09:18:4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各种体制、观念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变化,社会矛盾纠纷触点增多,特别是群体性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大幅度上升,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这既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准确把握,也是人民法院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如此日趋复杂多变新形势下如何大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首要工作任务。

    一、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意义

    (一)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国内外形式复杂多变,社会矛盾也呈现出社会矛盾化解难度大,社会管理创新任务重,公正廉洁执法要求高的趋势。人民法院只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变化的要求,为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二)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司法制度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人民法院本身就具有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人民法院只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捍卫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职能作用。

    (三)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需要人民法院化解矛盾、保障人民权益、保证司法、公平正义的关切十分强烈。人民法院只有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开展更好的局面。

    二、在理论探索中把握三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根本方法

    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强和改进法院审判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其他各项法院审判工作,推动审判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1、统筹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得出的结果,所以说坚持把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第一个统筹是毋庸置疑的,为此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调整、完善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措施,努力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2、统筹业务,认真履行各项法院审判职责,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在民商事审判中坚持“调解优先”的工作方式,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在刑事审判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公平公正,让受害者伸张正义,让加害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全面强化审判、执行工作法律监督,推动整个法律监督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坚持在审判实践中找到三项重点工作的契合点

    人民法院要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努力使化解社会矛盾水平有新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方法有新改进,公正廉洁司法能力有新进步。

    1、强化能动司法,提高服务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结构调整、转变过程中的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承办的案件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出现了新的难度。这就需要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因案制宜,用调解的办法和谐解决,以达到双方满意的良好社会效果。

    2、强化便民措施,突显人文精神。人民法院要加强推行“一站式”立案等便民举措,推行诉讼指导;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切实保障确有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推进“诉讼服务站”“人民调解室”“村舍调解联络员”“法院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工作;建立庭前调解速裁机制,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短、平、快”优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办案效率。

    (三)将基层作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主导方向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应将基层作为前沿战线,把政法、综治、信访等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基层综合治理的大平台,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围绕科学发展观,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工作为指导思想,提高广大法院干警科学理论水平,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做法,在三项重点工作的实践中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2、全面落实法院建设规划,推进法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建设,进一步解决当前法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法院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加强法院审判保障工作,推进审判机关的基础设施、科技装备建设,夯实法院工作长远发展的根基。

    三、在司法实践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方式方法

    (一) 坚持围绕中心,着力服务大局,以更加务实的举措保障经济社会赶超发展

    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必须坚持能动司法,把严格执行法律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增强为大局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服从服务大局为主线,突出抓好执法办案。立足审判实践,切实服务好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坚决惩治各类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认真审理各类权属纠纷,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纠纷,公正审理各类合同纠纷,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妥善审理因林权、城市房屋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因素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案件,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审判监督工作职能,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认真审理好涉及教育、医疗、住房、消费、就业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案件,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突出转变办案模式。审判工作的本质是解决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广大法官要着力深化这一认识,牢固树立调解是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审判的观念,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办案习惯。要把化解矛盾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上。采取开展调解工作竞赛活动等方法,推动广大干警比调解观念、比调解艺术、比调解效果、比调解效率,表彰奖励调解能手,扎实推进“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深入贯彻,认真落实全面、全程、全员调解要求,真正把调解作为解决诉讼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首要选择,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等工作,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司法协理工作机制建设,努力探索司法大众化的新途径,促进“大调解”格局的形成,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支持有关部门大力发展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大合力。

    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突出强化能动司法。坚持能动司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选择。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建设,充分运用司法手段,主动参与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和谐平安建设,密切关注社会治安动态,突出打击重点,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积极参与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加强少年审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回访、帮扶工作。不断拓展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渠道,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对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影响面广的敏感案件及连锁性案件的研究和指导,平衡各方利益,灵活采取司法措施,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确保办案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

    (二)坚持司法为民,着力改善民生,以更加优质的服务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坚持司法人民性,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切实把司法为民理念体现在司法便民的措施中,落实在司法爱民的言行中,展示在司法利民的实效中,真正做到司法为了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注重弘扬亲民作风,倾力打造司法为民窗口。加强立案信访窗口规范化建设,把立案信访窗口建设作为实践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度,在立案信访窗口设置立案室、信访接待室、调解室,配备诉讼指南手册、电子公示屏幕、电子触摸屏幕、安检设备以及必需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强化窗口制度。制定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相关配套制度,不断规范完善立案信访服务工作。优化窗口形象。从事立案信访工作的同志要贴近群众、心系群众,端正接待民众的态度;要加强学习、增强能力,提高办理民事的效率;要体察民情、问计于民,增强排解民忧的本领,努力把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成为为民司法之窗、文明司法之窗、和谐司法之窗。

    注重关注弱势群体,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着眼于方便群众依法维权、及时化解矛盾,逐步完善远程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办案、繁简分流等工作举措;在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推行节假日法庭等做法,减轻当事人诉累。在依法适用诉讼费缓、减、免交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努力筹集、用好用活各种救助基金,规范救助程序,帮助生活确有困难的诉讼当事人、信访人、执行申请人、刑事被害人等救急解困。严格执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规定,力争把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打造成司法为民的重要平台。

    (三)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形象,以更加科学的机制确保司法公开公正高效

    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民主。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司法公信力。一要完善司法公开制度。狠抓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公开各项措施的落实;二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增加人民陪审员数量,保障参审权利,加强管理和培训,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三要倡导法官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基层群众意见,认真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切实加强司法审判管理。一是加强审判绩效考评。将工作绩效与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结合起来,形成以工作实绩选人用人的导向;二是加强调解工作考评。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申诉信访率纳入考评体系,将案结事了作为重要考核标准;三是加强执行工作考评。加大执行标的到位率、执行申诉率在执行考评中的权重,使考核指标全面反映执行工作水平。科学设定考评指标,重点评价审判执行工作效果,促进工作整体发展。建立健全收结案动态平衡机制,强化院长、庭长的管理职责,明确基层法院审监庭负责案件质量监督与管理的职能。狠抓管理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健全案件质量评查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形成靠制度管案、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

    努力提升司法服务意识。以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导向,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司法公正、高效、廉洁为目标,大力教育和培养干警的司法服务意识。贴近群众,与时俱进。要突出服务大局意识, 突出司法为民要求,做好巡回审判、立案信访窗口等司法服务特色;突出提升队伍形象,加大调研、信息、宣传力度。提升司法服务意识的目的,就是要在干警中树立追求卓越的理念,培养精益求精的态度,保持昂扬向上的锐气,把我们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不断提升司法形象,增强司法公信力。

    (四)坚持从严治院,着力强本固基,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推进法院队伍建设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法院领导干部要带头端正学风,同时按照建设学习型法院的要求,鼓励干警加强学习,增长才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大力推进岗位练兵活动,总结推广审判执行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法官水平有提高、经验更丰富。强化司法培训工作,分批次重点对基层法院庭长进行集中轮训,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制定培训规划,抓好基层干警的培训、轮训工作,着力提高干警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更好地适应公开、透明、信息化条件下执法办案的需要。强化法院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拓展远程提讯和其他技术应用工作,提高办案质量效率;落实诉讼信息公开、基层法庭直接立案等各项便民服务举措,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法院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自律,带头守好廉洁关,同时坚持从严治院,坚持一岗双责,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廉政建设。不断创新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司法廉洁教育常态机制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大力推行司法监督员、廉政监察员、司法巡查制度,认真开展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努力实现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直接、实时监督。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完善举报查处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不断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真正使广大法官成为人民群众信服的“平民法官”。努力实现三个改进:一是改进组织纪律作风。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通过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作风严谨、讲话亲和、司法公正、办案廉洁的目标;二是改进思想作风。大力培养法官的为民意识,教育法官虚心向群众学习,注重向实践学习,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不断深化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践认同;三是改进审判作风。使法官做到执法规范、程序合法、言行文明、举止端庄,树立法官公正、高效、廉洁、文明司法的形象。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人民法院应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在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绩,服务大局、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