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庭里的“八大员”
作者:栾春玲 发布时间:2014-04-11 11:18:23
看到自已的孩子都二十多岁了,才真的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 27年前,我调到法庭工作。那时,庭里数我岁数最小。与我同一天开调令的还有一位公安局民警张哥。如果加上我们两位,庭里就是五名干警,最大的56岁,最小的26岁,前后相差30年。 我的庭长是一位地道的山东大汉,1959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山东蓬莱支边来到东北,别看他文化不高,能力可不小,处理悚手问题是他的长项,是一位高水平的领导者。他当过驾驶员、汽车队指导员,国有企业党委书记,也许正是他的丰富阅历和工作能力被领导看重,恰巧当时法庭要求庭长职级高配到副处,这样也正好给庭长一个提职的机会。1985年庭长成了一个不懂法律的“外行”庭长,但就是这个“外行”庭长却带领着全庭干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我跟随庭长工作11年,直到他退休。回首往事,直到今天我还是认为,能在这样高水平的领导手下做事,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 我的副庭长是一位老革命,解放前参加革命,是1958年的转业官兵。在部队转业前为湖北武汉空军学校的学员。来到北大荒一直在公安战线工作多年,1984年调到法庭工作。其实依副庭长转业前的条件,完全可能留在大城市里,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来东北,不仅如此他还把在大城市生、大城市里长的爱人也一同带了来,跟着他受了一辈子的苦,这都是后话。 我们庭里唯一的一名老“兵”就是解叔了,平时我们叫惯了,从来没改过口,从建庭开始,法庭搬迁几次,解叔始终都是其中的一员,他先后陪过三任庭长,直到1994年退休。解叔让我们敬佩的是,他一生没有生育过子女,却能以慈父般的无私大爱为姐姐家抚育了一双儿女。 在我调入法庭之前,刚有两名干警调离法庭,他们都是六十年代末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北大荒的城市知青。随着返城风热潮风起云涌,大多知青先后离开-北大荒,他们最终也未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也成了回城大军里的一员。但这并不影响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就像人们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样,回城后他们都以各自出色的工作在本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一位在上海市一个区的教育局副局长位置上光荣退休,另一位则最终经商致富。 法庭的组合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特殊组合,很有点军垦味道。年龄之差、语言各异不说,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大相径庭。虽然庭里的案件不多,工作压力不大,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没有染上悠闲、懈怠的享乐习气,反而三位长辈教会了我自强、自立和自信的立志之本。我深信是那些年里的经历让我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三位长者在我人生征途上给予我的点点滴滴,让我终身难忘。 学习莲藕的精神,沾满泥土,却依然白皙,硕果累累却含而不露。 进法庭我也算是个“外行”,因为专业不对口,所以法律知识也要从头学起。生性要强的我,恨不能两天就学会办案,庭长也看出我急切的愿望。记得进庭半个月的一天,庭长带我下连办案,我的工作就是给当事人做一份询问笔录,庭长在一旁提问,让我把提问和回答的内容记下来,我自以为一个堂堂的大专生,记个录应当没问题,有时还会随心所欲地将双方的谈话添点减点,结果没想到庭长看了满脸的阴云,这让我忐忑不安,接下来没想到的是,庭长让我重新反工,弄得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前后反工两次,才算把这次的笔录记完,临回庭,庭长又丢给我一句话“这样可不行呀,还要学呀。”这句话,让我蒙羞了许久,虚荣心全部扫地。这次也使我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我只有好好地当一名小学生,从头做起,也许这就是我唯一成长的出路。 那一次在记录一起离婚案件笔录时,我作为书记员对离婚案件的审理程序没有完全掌握,记录中有几处没有记上,等到当事人离开后,庭长、副庭长对我的笔录提出质疑,当时我也很不冷静,把记录不全有落项的过错全部渲泄到案件审判员身上,埋怨审判员没有提到该内容所以才导致漏记。庭长说:“你这样做可不行啊,年轻人,有错就要改,不要老挑别人的不是,还是要多查找一下自身原因才对呀”。这件事对我心灵的触动很大,做人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先要求自己,从那以后,这样的事情就没有再发生过。 宽容大度,才能胸怀大志,实在为人,才能赢得自信。 老庭长要退休了,那时我已经是法庭的副庭长。经过这些年的锻炼,我也成熟了许多,法庭也迎来了两茬新人,当新庭长到位时,我面临的又是一次心灵的撞击,如何处理好与新庭长的关系,如何在其他干警面前做好稳定工作。想起当年老庭长们在的时候,每当在难事、大事面前,他们都是从容应对,不计得失,我觉得我也能做到。不管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里,管束自己的言行,努力为新庭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计外人的闲言碎语。即使在新庭长脱产学习在外二年时间里,我依然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担当起法庭负责人的重任,同时为维护法庭荣誉而尽心尽力,不计个人得失,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一个信念,老一辈法庭人的传统不能丢,老一辈法庭人的本色不能改。所以我在那艰难的几年中,默默奉献,最终赢得了当地党委的信任和支持,法庭工作也得到法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我真的感谢时光,它带给我曾经的记忆,我真的感谢故人,他们为我指明了前进和方向。 责任编辑:
李雨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