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缅怀先烈 知行合一
作者:边永红 发布时间:2014-04-18 13:39:42
2014年3月30日,一个风清云淡的天气,万载法院全体干警早早来到法院门口,去参观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缅怀先烈。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风尘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秋收起义纪念馆,它地处文家市繁华街道,近临沙溪河,后傍九峰寺。走进秋收起义纪念馆大门,迎面而立的是钢筋水泥结构的屏风,中间嵌着一面饱经战火但仍保持鲜红的军旗,中心交叠着五角星和斧锤,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进入展馆,站立在秋收起义的历史画卷面前,我们庄严的举起右手,重温了一遍入党誓词。看着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当时红军战士用过的武器和用品,我能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捍卫的信念。 走出陈列馆,向右便是里仁中学,里仁中学里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我很难将战争与其相联,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祥宁静,似乎每块砖每块瓦每块木头都饱含学识。然而就是在这里,在这绿草如茵的庭院,毛主席召开了誓师大会。是啊,当神州暮云愁,难以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百姓身受重重压迫难以过活的时候,怕是任谁也要“霹雳一声暴动”了吧。在文雅安静的里仁中学,正是毛泽东、卢德铭、何长工等革命知识分子及时对秋收起义进行了战略战术的反思,并果断放弃武装攻打城市的思想路线,创造性的提出了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行斗争的思想决策,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垫定了思想基础,也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我想正是因为里仁中学见证了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才使里仁中学不仅担负着教化的职能,还闪耀着一个伟人思想的光辉、凸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 毛主席在此次秋收起义中写了首词叫《西江月.秋收起义》,我记得下阙是“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诗中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秋收起义维护的是当地普通百姓的利益,当攻取长沙的战役失败之后,他们想到的也是退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文家市,一是队伍进行休整,二是进行战略战术的总结,及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所依靠和围绕的原则也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走的是群众路线,可以说这里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起源。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认为最主要的将群众利益放在一第一位,在充分了解群众的思想和需求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学识,做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学习改进,做到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
李雨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