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走进东沟访民情
——郧县人民法院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作者:张兴利   发布时间:2014-04-25 14:04:29


    和煦的阳光、泛绿的草地,3月的白浪,无不昭示着一个万物欣荣,生机蓬勃的季节。郧县人民法院“三万”活动工作组40名法官分成4个工作小组,分批分期走出机关大院,走向郧县最边远的乡镇——白浪镇4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800余户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问计于民,为民解忧。

  只有了解民生,才能以民为本。一个“走”字,拉近距离。洞察民情,是广大法官进驻农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3月13日一大早,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陈燕敏就催促着我们一行10名法官驱车出发,我是一名老队员,当然挤在在队伍中。一路颠簸,一路歌,我尽忘了晕车。来到东沟村时已接近11点,大家没顾得歇息,便2人一组分赴村民家中开始民情民意调查。我被派往最远处的5组徐林森家。

    到达时,恰好徐林森和老伴唐工芝均在家,二老从厨房赶出来与我沏茶倒水,一阵寒嘘后,我便与二位老人拉起家常。

  “喝口水!喝口水!”在老徐的推让下,我端起水杯尝了一口,“嗨,茶味挺浓(霉味)”,真像我每次回老家喝的茶水一样,说不清是零几年的茶叶,我没有吱声,继续聊天。

  二位老人今年均76岁,他们有2个儿子都已成家并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1.8亩旱地和0.2亩水田,主要种植黄姜,年收入近2000千元。鉴于徐林森老人的家庭情况,政府为其二人落实了低保和各项补贴。

  当我问及老人现在有什么困难、对各级党委政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徐林森满脸堆笑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把我们老百姓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掉!困难嘛,能解决的都解决了。无非是钱紧点,那总得自己想些办法嘛。其他没得意见!没得意见!我也不能光靠政府,我的腰杆还硬,这不,我刚砌了一个羊圈,你也可以看看,今年我又养了7只山羊,鸡鸭20只,年底就能见收了。”

  听说村里来了法官,附近不少村民都过来打听缘由。见到村民,我连忙起身让座,并说明来意:“我们本次到您们村来,主要是看望大家,听听大家的心里话,看大家有什么困难,对党委政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过去的干部下乡,催款催粮,群众见了心头发慌;现在的干部下乡,是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啊!”徐林森拿着我送给他的一本《十八大精神》读本深有感触地对群众说。随后,屋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次走访,了解民情。法官们都是带着问题去的,我们每人手里都有一份走访入户提纲,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技术、资金等难题及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对本村两委班子及党委政府的看法;对本村经济发展的建议等等。

  对于如何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法官们并不是“单刀直入”,他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深入群众当中,就像拉家常一样,与群众面对面、心交心地交流。“您今年多大年纪?几个孩子?”在他们的走访中,常见这样的开头,一下拉近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老百姓对前来走访的法官毫不保留,该提的提,该说的说,很多问题都在谈话中得到了答案。

  “我们这里吃水的确困难,去年天旱,到现在我们都是靠拉水吃,今年县水电局将给我们修建饮水工程,从江峪水库引到我们村,我们欢迎啊,但是从主管道分户到各户的管道费用还需不少,还需要你们扶持一把。”在东沟村5个组的走访中,村民普遍提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这些问题,我一一记下,准备回去向领导汇报,帮扶他们争取资金,尽快解决到位,了结他们对水的心愿。

  临走时,我将老徐家那还剩的半杯茶叶水一饮而尽……



责任编辑: 李雨霏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