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民商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注重隐形知识开发利用 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朱方凯   发布时间:2014-04-28 13:41:29


    【摘要】:隐形知识占据了个人知识总量的大部分,更是个人和组织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来源。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党和政府组织、党员干部的隐形知识,对于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推进我们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形知识 群众路线 开发利用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十八大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是我们党在新背景下坚持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特别是随着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一线的延伸和深入,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而复杂、矛盾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化的形式下,如何避免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化,如何坚持主题不变,突出问题导向,切实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到实处,是每个参学个人和单位需要思考的问题。加强党员干部和组织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和组织隐形知识显性化研究,充分开发和利用隐形知识,最大化发挥党员干部的聪明才智,切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发展。

    一、隐形知识内涵与特征

    隐形知识占据了人类知识总量的大部分,包含个人全部知识的90%。个人所掌握的隐形知识越多,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其他人就更具有比较优势,其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一个单位拥有具备隐形知识的特殊性人才越多,单位创新性能力就越强,这样的组织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1、隐形知识内涵

    从个人角度来看,隐形知识是难以编码和度量,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属于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它表现于人的行动和实践活动中。相对于显性知识,它更加含蓄内敛,难以量化或者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清楚的表达出来。

    从单位角度来看,单位的隐形知识是指哪些存在于职工和内部机构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和复制、不易交流和分享以及那些还没有编码和显性化的各种知识。它外在表现为单位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单位惯例等,它是单位在实现其职能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消化、整合或者转化得来,是单位软文化的核心所在。

    2、隐形知识的特征

    (一)隐形知识具有隐含性。由于隐形知识是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私人的、具有特殊环境要求的知识,常常人们自己也不能意识到或者清楚的表达,主要依赖于个体的个人体验、直觉和观察力。因此隐形知识本身很难他人被模仿和复制,而具备隐含性的特征。

    (二)隐形知识具有高价值性。显性知识容易被社会识别、传播、学习、复制、模仿和交流,它对于个人或者组织保持竞争力而言,其价值性低。而隐形知识由于具有隐含性,不易被他人复制模仿,构成了个人和组织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让个人和组织能保持比较优势,从而使得隐形知识具有更高的保存价值。

    (三)隐形知识具有实践性。隐形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的知识,它深深的根植于个人实践活动本身。隐形知识是个体通过躯体、感知器官、视觉系统等功能同他人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而获得,它的产生离不开实践活动。同时这个过程也体现了个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的能力,以及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隐形知识具有可共享性。隐形知识是没有被人的大脑编码和系统化的知识,它难以被个体运用常规的手段去具体表达、传播与交流。但这并不代表隐形知识就无非与他人共享交流,它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显性化,比如“师徒”相传、“走动管理”等方式,都有利于传播个人有益经验,以达到共同分享的目的,实现共同进步发展。

    二、教育实践活动中隐形知识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

    1、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组织或者个人关于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隐形知识开发和利用,与在社会上有没有形成相互学习、互惠互利、相互信任等良好文化氛围有着极大关系。优质的社会文化可以激发党员干部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热情,有利于先进带动落后,推广先进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式方法。同时,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还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发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实践和学习,也有利于隐形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相反,如果消极的社会文化占据主流,党员个人和组织就有可能处于自私自利、封闭状态,不愿意去交流学习,这样就不利于开发利用党员干部隐形知识。最终,使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有可能流于形式,工作方法呆板固化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广大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

    2、交流机制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党员干部或者组织的隐形知识切实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一个有利各方都能从中学习到有用经验和知识的交流机制,要让各方相信与独占知识相比,共享知识能带来更大的好处。要改变以往只奖励在具体推进群众路线过程中取得成绩的个人或组织,还要奖励那些贡献了好的方法、好的经验的个人和组织,以激励他们分享知识和经验的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也看到,通过这个交流机制他们也能从中得到益处,从而促使隐形知识能够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缺乏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流机制,自身奉献的知识多过外来的知识,各方就会感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隐藏自己的独占知识。如此,关于做好群众路线工作的一些好的创造性的想法、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措施等就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妨碍了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更好发展的机遇。

    3、共享技术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知识的共享与获取已经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它使得收集、转化共享知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享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分散在党员干部单个头脑中的知识进行集中,帮助党员干部将其观点和意象表达出来,它是知识积累的关键,能够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并在共享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的知识创新,达到个人和组织知识螺旋式上升发展的目的。共享技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一个好的共享技术,既有益于把好的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手段快速传播出去,也有利于快捷收集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

    三、教育实践活动中隐形知识开发利用的现实路径

    1、创建党和政府的知识共享交流平台

    在党和政府内,隐形知识的开发和传播,它包含党员干部个体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和政府组织之间两个途径。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就有必要在活动中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如内部网、知识库、信息管理系统等,使得各方都有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相互交流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观念、工作经验等。以实现隐形知识在党员干部个体同党和政府组织之间双向分享传递,使得隐形知识能够在党和政府内进行整合,以在此基础上形成党和政府组织内新的隐形知识,并经过党和政府的组织系统将新的隐形知识反馈到党员干部个体中去,如此周而复始,螺旋式发展上升,最终形成党和政府的关于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规则,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达到真正从整体上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2、创建学习型政党和政府,形成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好学习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成立80周年强调,我们政党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靠学习走向未来。同样,要开发和利用好党员干部个体和党、政府隐形知识,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展,也必须靠学习。只有创建学习型政党和政府,形成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党员干部个体之间愿意将知识共享,协调好党员干部个体之间、党员干部同党组织之间利益关系,促进党员干部个体高度认同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实质,进而将此精神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并将学到的隐形知识真正实际运用到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中去。

    3、创建隐形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隐形知识的获取是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源泉,但隐形知识传播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和组织,人和组织难免会受到各自利益观的影响,并形成对隐形知识传播的阻碍。要减轻传播的阻碍,就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共享自身隐形知识的个体和组织给予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共享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流动和传播,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学习到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从整体上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鹤山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