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点滴之中见公信
作者:吴显敏   发布时间:2014-04-29 10:33:36


    三年前,我成为一名法官,身边的同事们告诉我,司法公信,就是要让来法院诉讼的当事人,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公信,其实就是多一句问候。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凡有当事人找到自己的办公室,自己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对方说句——“你好”。一句“你好”虽然很简单,给当事人带来的确是一份踏实。记得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焦急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情绪非常的激动。我首先并不是问她有什么事,而是轻轻说了句“你好,请坐”。待她落座后,我才开始了解她为何如此心焦。原来她丈夫几年前就不知下落,而且丈夫的户籍不在本地,去民政局不能办理离婚手续。我看完她的材料后,向她解释说,由于她丈夫下落不明,而她的户籍在我们法庭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可以受理她的离婚请求。她高兴地说:“进你的办公室,听到一句‘你好’的问候,就觉得多了几分踏实。我也在别的地方办过事情,却从来没有这样的问候,这句问候让我感觉到,你们是在为我们老百姓服务,在为我们老百姓办事!”

    公信,其实就是多一点关爱。有一位老人,因为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将儿子告上法庭。开庭前一天,他来找我咨询,我认真地倾听了他和儿子间的种种恩怨,他说要请求法院判决儿子给付赡养费。由于我马上要开庭,所以叫他先回去,明天再来开庭。中午12点开完庭后,我看到这位老人还坐在我办公室外的休息区,顿时觉得心头一酸,当时是冬天,老人的衣着很单薄。我赶紧把他请到办公室休息,并从食堂打来了饭菜。我问他怎么还坐在这里,他说,因为家离法庭较远,很难等到车。我向庭长请示后,开车将老人送了回去,有的同事说我这样做不妥当,但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我还是会选择这样做,因为我不会置之不理,让当事人在寒冷中等待。

    公信,其实就是多一点担当。多一点担当,就是多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急当事人之所急,做当事人之所需。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感觉自己非常的忙碌。有一年去外地参加了业务培训班后,看到自己办公桌上的案件材料堆积如山,有三十多件案件的判决书没有写,当事人已经打电话过来催促了。那天刚好是周五,下周又要出差办案,如果不及时写完这批案件,可能会让当事人很焦急。我自己周六坐班车赶到法庭,加班加点地写判决书,使案件没有因自己的培训而受到影响。与当事人切身利益受损的焦急等待相比,自己工作的忙碌又算得了什么。自己再困难也只是做好手头的工作,而当事人的困难却可能是眼前生活的全部,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其实就是需要多一份对工作的担当。

    作为一名法官,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接受吃请,严格约束业外活动,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我身边的人对法官形成良好印象。我想,心中的天平不偏不倚,总归对得起审判台上的法徽。作为一名法官,我时刻提醒自己,对待当事人的疾苦和内心需求,要感同身受,认真倾听每一起案件当事人的诉求。我想,假如我是当事人,我也希望法官能够体恤民情。

    有时候,我们拿陪父母共享天伦的时间,换来了婚姻家庭纠纷的案结事了;有时候,我们拿为爱人分担家务的时间,换来了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赔偿款;有时候,我们拿享受孩子纯真笑容的时间,换来了当事人对法庭工作欣慰的称赞。

    公信二字,何等沉重,行差踏错,辜负百姓的期许;公信二字,又何等轻松,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总能化解纠纷。今后的职业道路还很长,我会从点滴小事做起,维护当事人根本利益,捍卫法律的尊严。



责任编辑: 李雨霏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