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民商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老太住垃圾池 法官让子“同住”终将母接回
发布时间:2014-05-08 10:21:11


    本网讯(夏友锋)  长2米,宽1.4米,高0.9米,洞口80厘米见方,这是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付沃村主干道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垃圾池,阴暗、潮湿、肮脏、蚊蝇纷飞,然而,这竟是一个耄耋老人的栖身之所,85岁高龄的金赵氏老太太在这里度过许多个难熬的夜晚。5月5日,还有6天就是母亲节。金赵氏老人终于被接回了三儿子家中,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郑集法庭副庭长陈魏悬在心里的“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飞来横祸断送老人平静生活  

    金赵氏一生命运多舛。1964年3月,她的丈夫因病撒手人寰。那年,她35岁,大儿子金振宇不到14周岁,二儿子金振瑶不到6周岁,小儿子金振安仅仅1岁零2个月。

    在大儿子的帮助下,坚强的金赵氏拉扯几个孩子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三个儿子相继成家,为她生育了3个孙子5个孙女。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辛坎坷,但金赵氏跟随二儿子金振瑶一家生活倒也其乐融融。然而,平静的生活在2013年3月15日戛然而止。这天早上,骑上摩托车去邻村打工的金家二儿子金振瑶与一辆农用车相撞当场死亡,也自此改变了金赵氏晚年的命运。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二儿媳陈昌美有意无意地多次提出老人的赡养和居住问题。她也不是不懂事礼,更不属于恶儿媳,但生活的压力迫使她不愿意逆来顺受。有丈夫活着一切都好办,老人有病了送医看护,平常的生活照料她都想得周到,已经成年的孩子也时常给奶奶买点好吃的糕点,而且老三家里金钱和精力上也帮助一些。现在丈夫不在了,三个孩子都没有成家,经济上和精力上自己无法独自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她希望老人在老大老三和自己三家轮流居住,尤其是老人一旦生病住院甚至卧床不起有人分担压力。

    忍受不了二儿媳的唠叨和冷脸,2013年6月份,金赵氏带着被褥离开了二儿家。大儿家已经几乎断绝关系三四十年,三儿家也没有安身的地方。老人就在邻居无人居住的屋檐下开始了凄风冷雨的新生活。

    诉上法庭确定三家赡养义务

    三处楼房没有老人一间栖身之所,儿孙满堂老太冷暖几乎无人过问,周围邻居义愤填膺但谁也劝说不了。在他人的指点下,金赵氏老人来到铜山区郑集人民法庭状告大儿金振宇、三儿金振安和二儿媳陈昌美,要求解决居住和赡养问题。

    考虑到是家庭矛盾,径行立案未必有利于案件的解决,郑集法庭安排代理审判员史良法官去付沃村了解情况并立即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史法官先后多次到该村,了解到老人因家庭矛盾无人赡养,寄居在邻居屋檐下,生活窘迫,与村干部共同或分别反复做其儿子、儿媳的思想工作,三子金振安同意将其过道中盛放粮食的房子腾出一间,在院外开门让老人暂时在此居住,房子改造完成前老人的居住问题仍由二儿媳陈昌美安排,但终因多种矛盾未能就彻底解决老人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在此情况下,郑集法庭于7月16日立案审理,考虑到正处雨季,首先解决老人的居所问题,老大金振宇情绪激动,强调其13岁丧父,自己帮助母亲拉扯两个年幼的弟弟成人,非但没有受到报答和尊重,反而在结婚后母亲唆使两个弟弟打其夫妻二人,自己的两个孩子母亲也从未帮助带过,并且母亲说过不需要其赡养,双方实际断绝关系三四十年,老人原来的房屋被老二家翻建的新房,1.6亩承包地被老二老三分种,坚决不同意再承担赡养义务。经过法官的耐心疏导,在征求老人意见的基础上,于8月2日达成了老人在老二、老三每家一个月轮流居住的协议。

    关于赡养费等问题,法庭上,大儿子仍坚持己见,三家均认为,老人提出的每月100元生活费和每年200斤小麦、200斤水稻要求过高。法院审理后于去年9月30日判决三被告每年付原告赵金氏水稻、小麦各100斤,每月在支付其生活费80元,医疗费用支出由三家分担。

    纠纷再起老人无奈栖身垃圾池

    协议达成了,案件判决也下了,各方都没有提出上诉,法律文书虽然生效,但却仍然没能得到有效地执行。

    2013年11月,金赵氏申请法院执行2013年度生活费和口粮。郑集法庭副庭长陈魏接收案件后立即开展工作,促使三家被执行人给付了金赵氏2013年度的赡养费和粮食。

    是说不出口还是其他的原因,老人没有向法官提到因与三儿媳发生口角被赶出家门,无处安身的她清理了离儿子家最近的一个垃圾池,上面搭上塑料布遮风挡雨,每天晚上蜷缩在里面栖身,在狭小的门洞中钻进钻出,白天就在离三儿家20米的他人屋檐下做饭,雨雪天气就啃一块冷馒头度日。

    有村民反映,他们下雪的时候就发现金赵氏在垃圾池里生活,有人看她可怜就给了些旧棉被,还有人送来食物,但被三儿媳发现后却遭到咒骂。

    今年3月份,在为老人执行今年上半年生活费和口粮时,陈魏法官最早得知了金赵氏老人住在垃圾池的信息。在对其三儿子金振安教育疏导中,金振安反复强调婆媳矛盾无法相处,不愿意接老人回家。陈魏法官一度准备采取强制手段对其司法拘留,后考虑到对方有心脏病,不好激化矛盾,最终能促成母子和解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就做通了二儿媳陈昌美的工作,让老人到其家中“落脚”。

    5月份按理又该是三儿子金振安提供住所,没想到这次老人连门都没法进,无奈之下又回到了垃圾池。而整个付沃村几乎人人都看不下去。一位村民说,老人还能自理,她的要求很低,一双筷子、一只碗加一张床铺就够了。“这么多孩子,怎么就养不了一个老人呢?”

    以情感化法官陪坐蜗居老人终回家

    有着20多年执行工作经历的陈魏法官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每年执结案件200多件,赡养案件也执行了许多件,像这样极端的案例却是第一次遇到。赡养案件不同于其他财产纠纷的执行,如果不能彻底解开当事人心结,执行工作肯定还会反复,这位受到过“铜山区十佳政法干警”、“徐州市优秀军转干部”、“江苏省人民满意法官”、“全省法院个人二等功”等多项表彰的获得者感到了案件的棘手,他确定了法理结合、情感触动的执行思路,并求助媒体随行形成道德和舆论压力。

    5月5日上午陈魏法官得知了金赵氏老人再次住进垃圾池的信息,鉴于白天老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决定傍晚开展执行行动。

    下午6时许,法官赶到时,金赵氏正在墙角吃晚饭,看到陈魏,老人向见到亲人一样委屈的抹起了眼泪,一边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带着法官来到了她那3平方米不到的“家”——垃圾池。

    垃圾池50米开外,就是三儿子金振安的住处。天色已经渐渐发黑,陈魏去敲三儿子的门。

    三儿子的家是幢两层小楼,客厅就有二三十平方米,装修得也不错。可是这里,却容不下一个八旬的老人。

    在被问及为何又将老母亲赶到垃圾池时,三儿子的回答是:老母亲和自己媳妇搞不好关系,总是冤枉媳妇偷东西,为了顾自己的小家,只能不让母亲回家。

    陈魏拉着金振安来到垃圾池:“我今天也不强制执行,也不想再多说什么,我们一起陪着你老母亲住在这里,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我们什么时候离开”。

    看着法官钻进垃圾池,三儿子赶忙去拉陈魏,陈魏一脸严肃地回绝,“你进来感受一下你老母亲住在什么地方,我陪你。”说完,顺手把三儿子拉进垃圾池。“你闻闻有没有臭味,感觉是不是很局促,是不是能住的地方”。

    老人的大儿媳、二儿媳也站在老人蜗居的垃圾池不远处,许多村民也围了过去,议论纷纷,甚至有一名村民因情绪激动和金振安吵了起来,指责他不孝。

    老人的三儿媳也打工回家了,法官继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讲法律,说情理,以及乡民和后辈的感受,

    经过1个多小时的谈心,疏导,三儿子夫妻终于妥协,搀着老母亲的手向家中走去。

    老人住处的门锁锈迹斑斑,也找不到了钥匙,金振安抄起门旁的一把斧头,“嘭”的一下砸掉门锁,回头对母亲说:“娘,进屋吧”。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