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勇于担当 乐于前行
——学习邹碧华同志生平介绍有感 作者:王立新 发布时间:2015-01-14 10:10:13
他说“人的一生,都要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理想的完满人格,应当是破除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国的法治中。无我,党的事业永垂不朽,如是我心。”好一个“如是我心”,正如邹碧华之子追念其父亲时所说:他将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 “我一定要上大学” 在很多人看来,邹碧华可以用“才华横溢”一词来概括他的文化修养,但是这种文学上的造诣绝非偶然。世人常说“孩儿三岁看到老”。生长于江西省奉新县山村的邹碧华,自儿时就表现出超于同龄人的“好学”与“要强”。他的家人回忆说,邹碧华每次考试关心的不是分数,而是去老师那里再要一份试卷,认真答过一次,两次比较,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正是他的这种认真的态度,为他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次他去家隔壁的图书馆看书,图书馆员因为他年龄小而搪塞他,他哭着跑回家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因为他对知识的渴求和他独特的学习方法使得这个山里孩子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北大梦”。 如果说童年的邹碧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那么“北大”则为他开辟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对知识的渴求不曾停歇。无论是中外文学、艺术亦或是电影,他都如雨后春笋般贪婪地吮吸着。在北大的图书馆里他如快活的鸟儿自由地翱翔。如果没有这一切的积淀,也不会有如此才华横溢的邹碧华,如果没有这几年的日复一日,我们也不会看到那个工作后后在台上演讲引得台下掌声阵阵的邹碧华。 “做中国最好的法官” 1988年,大学毕业后邹碧华进入了上海高院,酷爱绘画的他,面临痛苦的选择,考虑很久后,决心潜心研究法律。“做中国最好的法官”。 优秀的口才能力和英语功底使得邹碧华脱颖而出。曾经在美国联邦公司法中心参观时,他的英语演讲使得王利军仍记忆犹新。但是最难为可贵的是他依旧保持着看书的好习惯,他全身心投入到法律专业水平的积累中。参与了物权法立法讨论,多次前往最高人民法院参与合同法、公司法等重大司法解释的起草,多次承担最高法院全国重点调研课题和全国或市级调研奖项。 著名法律人刘桂明曾在文中所写:一名能够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官员,一定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官员。 近些年来,无论是平常百姓还是法官自己,都在反复问一个问题“什么是好法官?”有能力有专业素养的法官屡屡皆是,更准确的说这是一个法官该有的素养,而如何谈到“好”呢?一个人具备什么魅力,才能折服众人之心?一位法官具备什么品质,才能赢得众人尊敬?邹碧华用一言一行为社会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面对属下他无高高在上之感,体会民心,更像是一位老友般关心下属,将“人文关怀”深入人心,如同明灯般存在。他解决单位中“老人”常年级别问题,因为他善于观察细节。在院里工作了16年的何勇埋在信件与报纸堆里,他想不到领导会注意到他的存在,更令他感动的是在新春茶话会上,邹碧华发自肺腑对何勇的多年工作的认可与赞扬让他潸然泪下。就是这样一个让身边平凡人称赞的领导,在工作上不断提出问题,不断革新。几年里,他“知行合一”。在单位里早到晚退,深夜办公也是常有的。“做法官,当如邹碧华”。“永远保持乐观想上的心态,永不抱怨,去做那些力所能及能够改变的事情” 在很多人心里或许在想,这位学者型的法官是不是平日不苟言笑的呢?在朋友眼里,邹碧华很“时尚”,更像是一个IT界的精英。总是背着一个大大的黑色双肩包,PPT、KEYNOTE等软件掌握自如,讨论时,拿出手机点开统计图表就开始进行分析。 邹碧华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广东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跟不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邹碧华说。 面对改革中的反复磋商、针锋相对、妥协共识,邹碧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做改革,怎么可能补补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的争取,该顶住时顶住;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邹碧华的“要件审判九步法”,是在要件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操作方法。要件分析方法是指以构成诉讼基础的基础规范作出出发点,通过分析并涵摄规范要件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方法。其实质也就是请求权方法,最关键的是以权利请求基础作为诉讼的出发点。它义权利请求为出发点、一实体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分析为基本手段的审判方法,围绕当事人的权利请求基础,将审判活动分为环环相扣的九个步骤,分别是:固定权利请求—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诉讼主体的检索—争点整理—要件事实证明—事实认定—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 对司法改革的推动,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和尊重,对学术的专注专研,对年轻同事的热情引导,对学生的耐心教导...邹碧华无愧是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和强行者。 “在淡淡的秋季,我多想穿过,枯死的篱墙,走向你,在那迷朦的湖边,悄悄低语,唱起儿歌,小心地把雨丝躲避” “生活中只有感觉,生活中只有教义,当我们得到生活,生命便悄悄飞离,像一群被打湿的小鸽子,在雾中,失去踪迹。” “我在淡淡的秋季,我没有走向你,没有唱没有低语,我沿着篱墙,向失去的界走去,为明天的歌,能飘在晴空里、、、” 12月9日,邹碧华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不在秋季,但细雨相伴。 “爸爸的书房里都是书。每天晚上,都要专注在书房里工作几个小时。有时,身教真是大于言传,爸爸真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司法事业....”追悼会上,邹碧华的儿子声泪俱下。去世的前一天,邹碧华还不忘打电话庆祝儿子21岁生日快乐。“爸爸,我不愿意相信你走了,我情愿相信你只是累了,只是暂时休息下。” 我们在感叹在惋惜。回看其短暂一生,赢得了多少敬仰,功绩无数收获了多少赞美。做为学者型法官,他留给整个法律界的是他真真切切的一言一行。“勇于担当,乐于前行”全心全意投身于自己的事业里,做有血有肉而不做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之人。与同事合作培养人格,与他人交流训练品性。相伴二十余载的邹碧华的妻子说,在她眼里“邹碧华的生命就是她爱的雕塑”。 邹碧华的微信名为“庭前独角兽。”象征执法公正的独角兽不孤独,所有法律人的心是凝聚在一起的。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12月14日,缅怀“庭前独角兽”。正如他生前所爱哼唱的“四季似歌有冷暖,来又复去争分秒,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令你的心在跳”。 愿一路走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