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倾力执行:换个角度向春天再出发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见闻
作者:王国勇   发布时间:2015-02-26 15:46:25


    执行难久攻难克,当事人多有怨言,法官们殚精竭虑。怎样破解这道困扰社会的难题?怎样治愈这个影响司法形象的顽疾?人们在关注,吉州法院一直在努力。

    一案一事聚成效、一言一行立规范、一点一滴建机制。该院用务实的司法作风、细致的司法技能、刚性的司法手段,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全力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大力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为“法治吉州”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仅2014年,该院新收执行案件1028件,标的额1.07亿元,拘留被执行人34人次,将5名涉嫌拒执罪的被执行人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曝光3批104名失信被执行人,对25名被执行人限制出境和高消费,执行查询9600余次,发放执行救助金6.5万元……

    该院用机制化的举措,不断变换角度,拓展维度,走进了阳光执行的“春天里”。

    以强制威慑为先,执行攻坚“一起上”

    2014年,该院执行人员全员部署“一起上”,合力打好“规范执行行为”“涉民生案件执行”和“涉嫌拒执罪”3个专项行动攻坚战,最大限度发挥专项行动的积极影响和威慑作用,最大限度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弥合道德正义的裂隙。

    为依法公正、有效地化解涉及城南新区建设、赣西堤改造等城市建设引发的权属纠纷执行案件,该院敢于动真格、抓典型,对那些有能力履行但恶意逃避执行、暴力抗拒执行和腾空的“钉子户”、“赖债户”,坚决采取强制措施,敦促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为动迁工作扫除了障碍。

    针对被执行人难找的情况,2014年,该院推出执行“110”制度,对于涉及民生、地方发展大局等案件,只要申请人提供被执行人及财产的确切线索,即使是休息时间,干警承诺立即前往。一年来,无论是年意浓浓的大年三十,还是阴雨绵绵的清明时分,欢喜连连的快乐周末,干警们放弃休息的守候劳顿,换来了申请人的情怀溢价,这里四季温暖如春。

    以和谐稳定为要,执行效果“一门清”

    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部分民间借贷缺乏规治的背景下,部分房产地商、企业主因盲目扩张规模,导致资金链断裂、停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债务人“跑路”后,面对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件高发的态势,该院一方面注重以有序方式引导,法治方式解围,让执行步入评估、拍卖、变现的“快车道”。另一方面,以经营权转让、股权变更、财产过户等措施,实现执行效果“落地”与社会资源利用的“一门清”。

    在习溪桥街道办事处与光明建材公司租赁纠纷中,执行法官历经七次主持和解,让案内案外人都满意而归,既落实了企业拆迁搬离诉请,又让接手企业快速平稳入驻。许多企业主在个案的流转中,在诸多次的走访服务中,对法官们有了新鲜的印象,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使满意常挂上他们嘴角。这里的春天笑容满怀。

    以胜诉权益为本,执行原则“一边倒”

    执行程序中,为迅速实现债权人的权利,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该院坚持以申请人的胜诉权益为本,在执行原则上,实现了便民利民的“一边倒”。

    2014年,家住外地的11名农民工在吉州区从事铝合金制作、安装工作,可工程完工后的大半年里,急于回家过春的他们却只等来包工头的一纸欠条。追讨无门之下,只好一纸诉状将负心老板告上法院并获得支持。为尽快替民工们拿到血汗钱,该院开辟绿色通道:从提交申请到立案受理,再到完成财产查控,用时半天;执行法官辗转永丰、泰和两县200多公里扣划存款,用时仅半天,在执行申请“隔日办结”中,民工惊喜法院维权“来得太快”。

    “法官,法官,我看到那个老赖了,请你们马上过来!”一天中午,申请人与躲了他20年的老赖在火车站不期而遇,执行法官火速前往。经过5个多小时的教育感化,被执行人经过“突袭后的懵懂”“震慑后的紧张”“束手无策的服软”后,主动与申请人老张达成和解协议。一起跨时20年的纠纷圆满了结,可谓“老赖和老张都了了一桩20年的心事!”

    在快速而有力的处置下,执行法官缩短了维权路,了却了积怨仇,这里的春天阳光明媚。

    以健全机制为重,执行策略“一大片”

    巧借外力,机制用心。近年来,吉州法院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各界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全省数字法院司法查控系统,推行“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点对点”查询,执行法官在办公室就可以在网络上快速、准确地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并实现网络实时查控。在提升执行效率的同时,让“老赖”想躲也不容易。

    流水作业,层级管理。为打破执行传统上“一庭独揽”、“一包到底”的方式,该院制订了《执行工作分段集约流程管理细则》,建立了以分权制衡为核心的执行监督管理机制。一件执行案件从立案到执结,如同企业流水作业生产线上的一件司法产品,每道程序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而且切断了执行权力寻租、揽租的渠道,防止了执行不作为、乱作为。

    信用惩戒,媒体造势。为及时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该院在最高院政务网站“失信被执行人公布和查询平台”和吉州法院网、微博、微信中公布了104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巡回法制宣传、步行街广告屏中公开。借助电视媒体“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讲好执行好故事,与区电视台合办的《法铸吉州》电视栏目开播36期,为民司法理念通过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深入到百姓心中。如今,越来越多的的失信被执行人愈来愈感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这压力的背后,是通过公开执行信息争取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的“老赖”曝光力度,并施之以信用惩戒的连环重手。这里的春天景色怡人。

    以群众期待为念,执行主体“一颗心”

    2011年大年初二,无数家庭沉浸于春节的喜庆祥和之中,可一起血案的发生却打破了吉州区樟山镇的几个家庭的欢乐与安宁。无知少年因琐事在网吧持刀伤人。懵懂的一刀,少年锒铛入狱,参与者大多外出躲债,而青春年少便倒在血泊中的受害人就此终日躺在病榻,这是一起令人扼腕的悲剧。为弥合伤者之痛,彰显法律之威,执行法官寒来暑往,历时三年,与公安部门组成专案组奔赴“北上广”,行程上万公里,协调到位执行款70余万元,这是一个让申请人稍感欣慰的结局。

    3年间,充盈在几任承办执行法官内心的,始终是追求公平的刚性规则与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怀。为避免申请人因案子久执不到位的“再次受伤”,该院的执行举措可谓强硬得“不寻常”。

    2013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一名被执行人回家过年时,先进家门后入看守所;同年8月,执行法官第二次到北京时,将另一位被执行人的父母双双拘留;4个家庭,12名被执行人,1人入狱,3人因涉嫌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审查。申请人眼中的“仇恨”,被执行人员转化为对法律的信仰和弱者的扶助而坚守如初。

    多年来,这里也有执行法官们被指责的场景,也有被误解后的辛酸,但植根于骨子里的那份淡定安宁,终始是他们感性平衡和理性觉知的良药,更是他们对人生洞察和角色定位后持续反省修为的镜子。这里的春天,执行法官把安宁活成一种习惯。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