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春,在执行路上
作者:张世勋 发布时间:2015-06-12 14:00:21
蹩脚的文字,写不出感悟的青春。即使我们走的再远再远,也逃不掉青春留给我们的记忆。今年,我已入职新岗位2年,掐指一算,也从一名20出头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办案壮年。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独特的记忆,而我的青春到处散落的竟是一个个接触的当事人。刚来法院时,总会有人问起我为什么从律师考到法院?我总是讲家庭、父母等的压力促使我做出了决定。但事实上,我选择法院最重要的不是各种压力,反而是自己对于法律信仰的坚定信心。有人曾建议我考检察院,以自己当时的成绩也可以选择检察院,自己内心强烈的要求替我做出选择:法院。选择法院最大的理由莫过于自己对于民商事案件的兴趣。理论与现实碰撞后,会有哪些有趣的结果?会像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产生灵感,创造定律吗?这一切得未知都在吸引着自己。这份尚未泯灭的兴趣,也是自己坚强地渡过各种困难的殷实后盾。 到了单位之后,逐渐发现,法院的干警都是法律的搬运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送达、排期、开庭、判决等等。着实的让人感觉无味,幸运的是自己分在了执行局,没有那些排期、开庭、判决的烦恼,但换来的是一个个申请人的期盼和一个个被执行人的百般狡辩和“顽强抵抗”。时间长了,便把那仅有的几条法律背的滚瓜烂熟。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自己变着法子的钻研相关法律规定,自己像着了魔一样,将近几年出台的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甚至包括最高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下载下来,逐一研判、学习。再多的学习,都抵不过最后申请人的一句:“张法官,我的案件钱要过来没有”一句话的质问。纵使,我们很负责任的采取各种方法执行,也算不过个别被执行人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有时顶着被执行人的威胁辱骂,迎难而上,也抵不过申请人不理解的问责。 执行,确实与自己原始民商审判的初衷有些许差异,却还是慢慢的喜欢上了这样的一份差事。因为每一个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的背后,看到的是法院判决后迟来的执行款,看到的是一些已经收到伤害人群和家庭重新燃起新的希望,看到的是因贷至贫的人重新迎来生的机遇。 身边的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人调到了其他机关,有的人已经任命审判员,有的已经成为部门负责人等等。有人羡慕、有人妒忌,在我看来,他们都付出了我们未看到的努力和汗水,他们的升职、加薪,我们应该感到开心和由衷的祝贺。每个人便是这世界一个唯美的独特的存在,他们的每一笔生命轨迹都值得喝彩。自己也会一样,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的用好当下的每一天,无论在那个岗位上,都尽好自己本职,谨谨慎慎、认认真真的书写自己在这世间的每一条痕迹。 匆匆忙忙写下的寥寥数语,祭奠一名青年执行法官已逝去的25岁和掀开26岁的未知旅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人民院)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