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中年妇女冒充大学教师课堂行骗屡得逞
作者:李学兵   发布时间:2004-04-19 15:46:12


    一妇女在大学课堂上冒充大学老师,通过借打手机,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对四个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连续诈骗。日前,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手机诈骗案。

    2003年9月1日下午,上海体育学院教学楼的教室里坐进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她就是化名为朱新妹的陈某。上课开始时,陈某没动依然坐在教室里。讲课老师问陈某,是不是来听课?陈某回答,不是,来看看。之后,讲课老师没有再进一步问下去,就开始上课。上课的时候,陈某则和坐在旁边的同学搭讪以套近乎,当感觉时机成熟时,她就向这位同学借用手机。这位同学怎么也没想到和他一起坐在课堂里听课的人竟是诈骗犯,他自己的手机没电了,他还热情地向周围的同学借了一个手机给陈某打。陈某则装着怕打手机影响同学上课的样子,边拨边离开教室,随后逃之夭夭。

    第一次诈骗手机尝到甜头,之后陈某又利用同样的手法在华东师范大学行骗。此次陈某变的更加老练,她先和上课的老师点点头打招呼,上课的老师误认为她是某个老师来旁听,然后大方地坐到教室里,对大学生还装模作样地询问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们看到陈某和老师打招呼,也认为她是老师,当陈某借用手机时则毫无戒心地将手机借给她。可惜的是大学生小朱遭遇同样情况后,只是追出教室将自己的手机拿回,训斥陈某几句后将其放走了。这样陈某则更加大胆,之后就有了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同学的被骗。陈某先后骗得四部手机(估价6400余元),最后在上海理工大学行骗时被门卫当场抓获,最终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一千元。

    陈某的诈骗之所以能连连得手,是因为她充分利用了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上当。另外,大学课堂管理宽松,而且课堂上课人员众多,大家有时互相不认识,给她冒充大学老师提供了机会。但同时法官也真诚希望大学生们不要因为社会存在诈骗现象,就对社会有不正确的看法,既要保持乐于助人的优良品格,又能鉴别一些社会上存在的个别丑恶现象,做一个具备良好心态的优秀大学生。同时也希望大学能够严格课堂管理,不要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大学课堂。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