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江苏睢宁贪官枉赋“老牛吟”
作者:仝安太   发布时间:2004-06-11 16:50:05


    这桩受贿案既不曲折,也不复杂。

    赵苏北,男, 53岁,中共党员,任江苏省睢宁县计经委副主任兼县化工总厂(原化肥厂)党支部书记、厂长。经睢宁县检察院反贪局查明,赵在任职期间,收受他人贿赂数万元。2003年7月,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以受贿罪判处赵苏北有期徒刑4年。

    然而,这桩案件还是让人难忘。因为,知道赵苏北的人都说:怎么看赵苏北都不象个贪官,也不该是个贪官。

    是的。赵苏北出身于干部家庭,21岁参加工作,由一名普通的工人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1994年担任化工总厂党支部书记、厂长。他本人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优秀企业管理者、县十佳廉政公仆等数不清的荣誉称号。化工总厂的干部职工至今还能记得起他上任伊始所采取的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设置了厂长信箱,并在黑板报上设立厂长回音壁,登载与职工的通信;每星期都有一名职工代表与他同吃、同行、同抓管理;他以身作则:一次陪客喝了酒,他便在全厂公开检讨并自罚20元钱;他一度廉洁正气:多次把有关单位和个人送的“好处费”上交厂财务,甚至将市政府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也交厂里……

    还有,他的小说曾在《工人日报》发表;他的散文曾在《新华日报》刊出。他喜欢吟诗作赋,特别是对旧体诗情有独钟且造诣颇深。2000年底,当他离开工厂之际,作了一首《七律·留赠化工总厂干部职工》并复印千余份签名后散发。诗云:“七年遭逢与苦辛,恩怨情仇结一身。清正难免私交少,困危独支公事勤。不信浮云能蔽日,但求阴骘无愧心。仰天大笑出门去,功过评说自有人” ……

    反贪局经缜密初查,将赵苏北传唤到案后,他不但对其犯罪事实矢口否认,反而步上首诗之原韵,挥笔又写下《老牛吟》: “八年刑役劳苦心,熬尽心力唯一身。哀骨凭添喘月病,穷途犹自耕稼勤。厉鞭只知催奋蹄,酷寒孰存慰暖心。老牛力尽刀头死,寡恩无过役牛人。” ……

    正如赵苏北自己所说的那样,“不信浮云能蔽日”, 随着侦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他收受贿赂的黑幕终被无情地揭开:

    1996年6月,某投资公司在化工总厂购买了1480吨碳铵化肥,当他们凭票提货时,赵苏北却迟迟不给办理。该公司分两次先后送给赵苏北共2万元“奖金”后,赵苏北才欣然同意发货;

    1999年初,该厂劳服公司经理陈某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睢宁县检察院提起公诉,赵苏北以化工总厂名义到处找人为陈说情。被判处缓刑出狱后的陈某多次送给赵苏北4万元“表示感谢”;

    有位个体化肥销售商为了讨好赵苏北,送给他《全唐诗》一套……

    在赵苏北亲笔书写的题为“万恶在‘我’、病由‘己’出”的长达20余页的悔过书中,他用不乏文采的文字剖析了自己走向犯罪的心理轨迹:

   “……我对一般人口诵心念的‘名利’二字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真正聪明的人,不应以‘利’为追求的目标,而应首取其‘名’,一个人只要是有了‘名’,就一定会取得‘名’相应的‘位’,出了‘名’有了‘位’,‘利’自然就不谋自到。担任党委书记、厂长后,我狂热地施展起‘扬名’的手段来……我很快成了明星,我的头上戴满一项项光环,大会小会耳边缭绕的全是掌声和赞美声。‘名’总算到手了。正当我准备将‘利’揽入怀中时,不料由于产品行情一滑再滑,企业年年亏损,作为名人的我因而风光不再。眼看自己追求的‘利’将永远成为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我想,我这几年没有亏待国家,没有亏待工人,唯独亏待了我的家人和我自己。精神崩溃、心理失衡的我便伸出了罪恶的手,索贿受贿……这正是:所作所为皆是为‘我’扬名、有名之后再欲为‘我’谋利,希望破灭后只计‘我’之得失,四处伸手要为‘我’补偿……”

    就这样,在一些人眼里不象贪官、也不该是贪官的赵苏北走向了堕落的道路。

    把赵苏北送进看守所的那天,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会吟诗作赋的赵苏北,当然也不会例外。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