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勉县法院从细节入手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
作者:王亮 发布时间:2012-06-01 16:35:24
陕西省勉县人民法院坚持深化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从群众接待,规范着装,车辆管理,办案方式等细节入手,努力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工作主题。谱写了一首转作风促发展,为人民保平安的凯歌。 一声问候暖民心 确把群众当亲人 5月下旬的一天,烈日当空。上午12:00,勉县法院下班的铃声正在敲响。一位老年妇女,急急忙忙赶到法院门口。当她听到下班的铃声,看见三三两两下班回家的法官,露出焦急失望的眼神。然后掏出电话,向家人抱怨“我从汉中紧赶慢赶来到法院,可是已经12:00了,法院下班了,要办手续还要等到下午2:00,太阳这么大,我又没地方去,这咋办呀?”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刚刚走到门口的一位院领导,停住了脚步。主动上前热情的询问,有什么急事需要帮助。原来这位老年妇女二十年前在勉县高潮法庭办理了离婚手续,当时签名“李素萍”。后来在办理身份证时疏忽,将身份证上的名字又写成“李素平”。离婚后她与女儿一直居住在汉中市区。现在因家庭困难需要申办低保手续。但在民政部门审核时,发现离婚调解书上的姓名与身份证不符,需要法院出具证明。办理低保手续的日期马上就要截止了,所以老人心急如焚,不顾年老体衰,不顾天气炎热,亲自赶来办理手续。 听了老人的倾诉,院领导立即叫住正要走出院门的办公室同志,马上安排审核查阅相关资料。五分钟后一张盖有鲜红院印的证明递到了老人手中。 法官耽误了仅仅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但可以免除群众在烈日下等待数小时的辛苦。正是他们把群众当成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挂心间,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为方便群众来院办事,该院建立了诉讼服务接待中心和立案信访接待大厅,安排导诉服务人员,帮助群众联系办案法官,咨询相关问题。接待导诉实行规范用语,热情问候,坚决杜绝冷硬横的衙门作风。 一脚泥土察民情 深入群众听民声 家住勉县武侯镇驿坝村的青年小周,因事故导致下肢瘫痪。“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又起诉跟他离婚。为使案件公正审理,既符合法律规定,又顺应民情。承办该案的勉县法院武侯法庭的法官,背着国徽,踩着崎岖的山路,将法庭设在了小周家的院子里。小小的巡回法庭立即在村里引起反响,村民们们纷纷放下手中农活前来旁听。庭审结束后,法庭又征询参与案件庭审旁听的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法庭结合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意见,经过调解,由小周媳妇给付小周适当的生活困难补助,解决了小周的后顾之忧后,原被告协议离婚。此案的公正审理,顺应了民意,弘扬了正气,教育了群众,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勉县法院去年以来年采取审判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等五进方式,审结案件1236件,深入开展“访民意、听民声”活动,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5000余人,使审判活动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一身正气为民安 服务群众争当先 只有公正的审判,才能赢得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官的崇敬。只有一身正气,才能做到无私无畏,公正廉洁。为树立公正形象,勉县法院从一点一滴做起。 规范着装,严格庭审礼仪,严格规范审判用语,打造形象公正。干警上班及执行公务必须按规定规范着装。庭审时,严禁随意推迟开庭时间,严禁随意走动、接听电话,严禁使用不规范用语。 规范案件流程管理,狠抓审限监督,打造程序公正。立案庭从案件受理时起,即利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软件,对案件审限进行跟踪监督。每月公布一次全院各业务庭和法庭的收结案数据。 规范案件评查,狠抓质量管理,打造实体公正。审判监督庭对全院审执结的案件,每月进行质量评查。未经案件质量评查的案卷不能结案归档。同时开展了法律文书和庭审活动“双评查”工作,有力的保证了案件质量的提升。 深化作风整顿,公正执法为民,争当办案标兵,成为勉县法院的潮流。该院从2009年起连续四年荣获全市法院综合考评第一,连续四年荣获“全市优秀法院”称号。被县委表彰为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先进集体。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