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认识的人 了解的事
作者:赵娜 发布时间:2012-07-03 14:34:11
在我们绵亘的生命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动。记得当年,我带着满身书卷气,走进庄严的法院,梦想成为让人羡慕的法官时,那份欣喜无以言表。可是初到基层法庭工作时,看到法官奔走于田间地头,周旋于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时,我心目中“高坐法台,神圣威严”的法官形象荡然无存,甚至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质疑。当我融入这个集体,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我对法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知。
审判大厅里,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件事儿,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刚开完庭,一位母亲突然跪倒在承办法官的脚下,反复解释着她儿子还不满18岁,她企盼着那误入歧途跟人抢劫的孩子能有一条出路,但在户籍证明与同案犯的指证面前,她的解释显的苍白无力。如果就案办案,这孩子的年龄问题显然是人证书证俱在,但在疑点面前,法官的良心与正义同在。尽管那时已是寒冬腊月,承办法官还是去了孩子的家乡,终于从漫天飘雪的边远乡村取来了被告人不满18岁的有力证据,从而作出了从轻判决。拿着判决书,母亲又一次跪倒了,跪得象一个朝圣者。在她朝圣的路上也许没有圣歌,但就是这样一位有着30年工龄的老法官让“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的小曲在她心中一次次地回响。 她那一次次虔诚地叩首,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这是一种对我们职业良知的震撼!这一双充满感激与渴望的泪眼,与其说是对承办法官的感谢,还不如说是对司法公正的敬畏!是啊,我们不希望公正的判决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次幸运。这种追求,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应该是法官毕生的信念。 三伏天的山村,刚经历数日暴雨洗礼,又遭受烈日炙烤,38度的高温使外出的人们望而却步,却挡不住法官们巡回审判的脚步。农家的院落里,汗水已湿透衣背的法官们正对邓凤兰老人提起诉讼的一起赡养案件进行调解,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辅之以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教,亲情的隔膜逐渐消逝......融情入理的交谈间,再续了隔裂的血缘亲情。他们,便是杨河法庭的法官们。 在这些浩若星辰的判决、调解书下,我们处处可以读到人性的关怀。 就在前不久,法院机关门口传来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一位操着城固口音的农民将一面写着“公正廉洁,忠心为民”的鲜艳锦旗送到了执行法官的面前。原来,这是申请人钟炳树因顺利拿到了拖欠已久的50000元货款,而特来致谢的。或许他们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因为案件千里奔波,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深夜蹲守寻觅线索,是他们创造了七年执行一路歌的辉煌战绩,收获了连续 年无积案的奇迹。他们,是执行局的全体执行干警们。 大山里的沟沟坎坎有他们“审判五进”的忙碌身影,农家院落的大槐树下有他们“三问三解”的言之淳淳,困难家庭有他们“一村一法官”的排忧解难。 正是因为我的身边有了他,有了他们,才组成了这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法官队伍,才缔造了“全国模范法院”的辉煌。他们以公平为尺,以正义作笔,书写出了一份份正气浩然的判决。 当我们看到这些,当我们了解这些,谁还敢再用“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来形容我们现行的法官。法官们不富有,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法官们很富有,他们用满腹经纶挥洒为民热忱。有时候法官的家很远,同在县城却也无法照看父母妻儿;有时候法官的家又很近,法庭里有他们同甘共苦的同事兄弟。苦和累算得了什么?庄严的国徽上有他们的信念和忠诚;付出和奉献算得了什么?公正的天平上有他们的光荣与梦想。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魂牵梦萦,总有一种温暖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理想让我们无怨无悔,总有一种崇高让我们默默坚守。 因此,我不再质疑,不再困惑。我身边的法官们,下在用行动践行“公正、廉洁、为民”的责任和使命。我渴望亲手感触佩带天平的自豪,更想像他们一样去体验平凡之处见非凡的坦然。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