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调解,让坚冰在公正执着的信念中消融
作者:李晓建 欧阳定辉 发布时间:2012-08-29 11:35:59
调解,被称为“东方经验”,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背景,充分发挥调解职能,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调解工作,方法、技巧固然有用,但相比而言,公正执着的信念却更为重要。
信任,是调解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丧失了信任就丧失了案件在你手里调解的机会。而要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必须公平公正,不选边站。 30多年前,刘某在安福县某林场做临时工时不慎被木头砸伤腰背部,导致下肢瘫痪。从2006年开始,为了工伤认定刘某走上了漫长的缠诉缠访之路,最终法院为其讨回说法并认定其为工伤,从2007年6月起开始依法享受工伤待遇。谁想之后双方又因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等引发纠纷并提交仲裁。但裁决刘某还需退还某林场3000余元的仲裁结果让刘某极度失望,无奈刘某只得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仲裁结果并支持其3万多元的诉求。 为了避免案件再次引发缠诉缠访,法官们意识到必须妥善处理。但一开始的接触并不顺利,刘某根本不愿调解,只是很生硬地告诉法官们:“判吧,不服我上诉,再不服我申诉,还不行我上访,总有说理的地方。”看来,之前艰难的维权之路已经在刘某的心理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要想做通刘某的工作必须先取得刘某的信任。为此,法官们明确无误的告诉他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要求法院一定会支持。通过多次的沟通,法官们用公正赢得了刘某的信任,其由衷地赞道,“法官的话我相信”。最终,双方接受了法官们的调解方案,刘某获得了1.3万元的补偿。 执着,是调解能否成功的心理储备,很多案件的调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没有执着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很难坚持。 两年前,李女士因产下一畸形女婴而将产检医院告上法庭,并提出30余万的索赔要求。该病例经医疗事故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之后,经医疗过错鉴定,本例院方诊疗行为无过失,但未尽告知义务,存在一定过错,其程度为10%。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们已经组织双方多次调解,但李女士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赔偿要求,而医院则针锋相对,表示最多出于人道主义补偿李女士1万元,由于分歧巨大,致使调解陷入困境。同时,李女士及其家人经常抱着畸形儿坐到医院去给医院施压,医院则以妨碍其正常营业为由多次报警。双方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法官们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功夫不负有心人,法官们的执着终于有了回报。一次次沟通过后,李女士终于冷静下来,理性面对事实,最终放弃了之前的索赔数额,并提出了不少于6万元的索赔要求。但按照10%的责任,医院可能无须赔偿这么多,对李女士的要求,医院会接受吗?困难又一次摆在法官们的面前,法官们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同院方沟通,促其从社会效果考虑判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不懈努力,院方终于同意李女士要求。当调解好后,双方当事人向法官们表达谢意,一句简单的“感谢你们的执着”让法官们的辛劳一扫而光。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