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司法为民不停步 服务大局谱新篇
——巴马法院争创“十佳法院”纪实 作者:廖克群 黄浩廷 发布时间:2012-11-08 09:50:37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法院是广西河池市法院系统培养和树立的一面旗帜。从1998年起,该院先后获取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区文明单位、全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优秀人民法院、全区人民满意的法院、全区“严打”和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立集体二等功、河池市十佳政法单位等等一系列殊荣。巴马法院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全力拼搏,奋发向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最近几年,他们百尺竿头,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不停步,在寿乡大地上再谱新篇章。
以公信立院为抓手 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法院要想得到更多的赞誉,就要着眼于服务大局,充分体现民本理念。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法院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民法院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为实现司法为民的根本要求,把司法为民变为实际行动,巴马法院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把百姓的冷暖挂心上,他们专门设立了立案接待大厅,推行立案服务公约,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预约接待,限时立案等便民措施,建立了诉讼指导与风险提示制度,帮助当事人避免常见的诉讼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诉累和损失。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依法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或免交,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几年来共减免缓交诉讼费近十五万多元。此外,在没有法庭的乡镇设立办案点和联络员,方便群众诉讼。坚持送法下乡,除派出二十多名干警到全县二十多所中小学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给中小学生上法制课外,坚持巡回办案,深入农村、厂矿开庭,让行走不便和经济较困难群众的讼争就地得到解决,同时也给当地百姓上了法律课,今年以来,巡回法庭在当事人所在地巡回开庭占案件总数的52%,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得到当事人和当地百姓的欢迎,如所略法庭在受理黄大能诉黄忠校财产纠纷一案时,由于双方当事人交通不便,法官们就到双方当事人住所地去开庭,使当事人少走了几十公里的路,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赞誉;盘阳法庭在受理黄赋伟交通事故损失赔偿一案时,由于黄本身是残疾人,到法庭参加诉讼难度很大,法官们就到他的床头开庭,当事人非常感动,表示一定配合法院做好经济赔偿,因而使案件顺利结案。 人民法院惩治犯罪也好,定纷止争也罢,目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民商事案件都是因为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借助法官来解决争端的,法院解决民商事纠纷时,要做到让双方当事人都能接受的处理结果,就得在调解上下功夫。几年来,巴马法院一直注重案件的调解工作,把它当作构筑和谐社会的一项任务来抓,在2002年获得全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他们再接再厉,调解成功率稳步上升,尤其是现任院长韦家川上任后,更是把调解结案率作为评判法官工作成效的条件之一,使调解成功率进一步攀升,最近三年,该院民事案件的调解成功率都在75%以上,仅那桃人民法庭年调解结案率就达95%以上,而且大部分案件都能当庭兑现,没有一个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今年,巴马法院进一步加大了调解力度,上半年民商事调撤率为82.41%,7月份民商事调撤率为82.82%,8月份民商事调撤率为81.53%,9月份民商事调撤率为89.59%,稳居河池市调撤率榜首,特别是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动工作格局更是得到了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在8月13日全市民商事调解工作会议上,该院韦家川院长代表巴马法院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当然,为了调解的成功,充分体现司法为民的理念,巴马法院的法官们可是花了大量的心血,为了调解成功一个案件,他们都要苦口婆心地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比如民事审判庭在审理罗振忠诉黄中德、黄尚情返还财产纠纷一案,为了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效果,法官们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直到晚上七点多钟才在双方的一致意见中结束了案件的庭审过程。再如原告巴马县富源蚕业有限公司与被告巴马县燕洞乡龙甲村龙温、龙稠、龙满三屯41户群众种桑养蚕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双方矛盾很大,该院就深入案发地,与乡村干部一起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调解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并当庭兑现。 多年以来,巴马法院把司法为民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公正与效率看作与自己的生命一样同等重要,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该院审结的一审各类案件没有出现一件枉法裁判的现象,而且,应公开审理的案件百分之百公开,以接受群众的监督。最近几年,各类案件的结案率都在97%以上,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巴马法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因而也得到了当地党委、人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测评中,满意率达百分之百。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 打造过硬的法院队伍 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在于司法者的职业素质,包括强烈的正义感、执着的敬业精神、廉正的职业操守,、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深厚的人事情怀。几年来,巴马法院立足本院实际,以培养一支稳定的,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打硬仗,全面实施人才战略,队伍的精神风貌得到有效的改善,一支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队伍正在形成。 无功就是过错,从政必须有为。巴马法院班子深深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有一个好的队伍首先得有一个好的班子。为此,他们时时处处都做干警的表率,政治上、工作上、纪律上、党风廉政建设上都做先行者。每一次教育活动他们不仅要统领全局,还率先完成每一个规定的动作,疑难案件他们亲自审理,他们虽然公务繁忙,但都不忘参与到案件的审理执行中,院长韦家川不仅经常过问案件的审理情况,还亲自参与到多个民事案件的调解之中,给其他同志带了个好头;在对岸塘、大石集体赔偿执行案、拆除农田违法建筑等骨头案中,陆华林副院长亲自制作执行方案,对执行的全过程进行指挥并亲自参与执行;在办公楼施工过程中,每一次组织协调、每一个关键环节都离不开闭克武副院长的身影,为此他获得了全区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先进个人,新提任为副院长的谭永谋同志,在刑事审判庭庭长还暂时缺员的情况下,不仅要对每个刑事案件的质量进行把关,和大家一起办案,还要指导刑事审判庭的全面工作。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止则滔天”。清正廉明,一尘不染,以身作则,是衡量一个好干部、一个好班子的标准。长期以来,该院班子成员自觉以政治上经得住考验、廉政上经得住审计、生活上经得住检验和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严格要求自己。每逢过节,班子成员都“约法三章”:不准给领导送礼,不准到领导家中拜年,不准单位内部轮流宴请。一些当事人打给他们的红包被他们一一拒绝了,一时难以拒绝的也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据统计,几年来,院班子成员先后拒绝宴请300多人次,拒收各种财物5万元,拒绝说情200多人次。连续几年来,自治区监察厅、市监察局、巴马县监察局也将巴马法院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总结成功经验,以点带面,今年初,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将巴马法院作为全市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正因为他们时时处处做干警的表率,为此,班子中两人获得全国表彰,两人获得自治区表彰,两人立过功,他们不愧是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有了一个好的班子,还得有一个好的队伍。巴马法院在队伍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整个队伍连续多年来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在队伍建设中,他们坚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为贫困地区法院稳住人才,吸引人才提供了范例,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拟在最近召开的全区法院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有意要巴马法院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巴马法院根据贫困地区法院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抓好队伍建设,他们除了抓好各项教育活动之外,认真抓好党建、争先创优等工作。通过抓队伍长较机制建设,队伍政治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全院61名在职干警就有52名共产党员,党员人数占全院干警总人数的85.24%,并率先在全市法院系统中成立了党总支,而且自2004年起连续8年获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坚持不懈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法院队伍。几年来,巴马法院持之以恒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不断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氛围,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除了单位取得本材料开头提到的那些荣誉称号之外,县里发给的荣誉证书和奖牌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先后有无舌庭长黄玉文同志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陆华林、廖克群、莫卫修、黄大志等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王珺同志获得全区“青年文明号”十年优秀成果个人奖等等。用先进带动后进,以先进激励后进,促进队伍不断向高起点进发,不断创造新的成绩。巴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法官进行评议,全体法官都被评为称职以上,获得优秀票超半数的法官占全体法官的64%,得到县人大的充分肯定。 提高法院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公正司法提供组织保证。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国定的贫困县,但是,为了使人才脱颖而出,该院不断地给干警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比如,中院、高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每一次每一期都安排人员参加,并保证学习的费用: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挤出经费支持他们完成学业,并保证他们参加学习的时间。由于措施得力,至今,全院61名干警中已获得研究生学历3人,获得大学本科学历47人,其余干警均获取大专学历。除此之外,鼓励、支持干警参加司法考试,2004年至今,已有18名干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有效地缓解了法院法官紧缺的问题,干警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全院审判工作和法院的其它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人才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科技强院措施 巴马是国定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基础滞后,干部的福利待遇较差,工作环境不如人意,办公办案经费严重不足是众所周知的,要解决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转已非易事,而要改变干警的工作、生活环境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巴马法院班子没有忘记,没有心情舒畅的环境,要创造出好的业绩那是天方夜谈。为了这“舒畅”二字,班子绞尽脑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改善干警的办公、生活环境,勒紧裤带抓硬件建设。几年来,他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除区高院配给的办公设备之外,该院自筹资金给各二层机构配备了电话;自己筹资给部分庭室配备了电脑;给干警们更换两次新的办公桌椅;组织资金购置了三台执行办案用车,全院管辖的三个人民法庭均已建成规范化人民法庭;在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惠及下,巴马法院竭尽全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落实新办公楼的建设用地,在市、县大会战指挥部的统一协调和支持下,作规划、搞方案、督促施工,搞好包装工程等等,在负债250多万元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该工程被评为河池市优良工程,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亮点工程。 在此基础上,巴马法院积极筹措资金,大打基础设施建设会战,努力改善干警工作、生活环境:一是解决办公条件。不仅法院审判综合楼和人民法庭都是新建或重修的,他们还集中财力建成了科技法庭、视频会议室、三级局域网,解决了各业务部门的业务用车问题,还保证全院每人拥有一台工作电脑;这些在发达地区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却是巴马法院的巨大变化,令干警人心振奋。二是解决住房难问题。他们在办公楼后征了一块地,解决了部分干警建房问题;为解决新调进法院干警住房难,去年,经多方努力又动工兴建十套干警经济适用房,让每个干警都住有所居。三是解决政治待遇。他们积极向当地党委和相关部门汇报,切实解决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干警和优秀干警的职级待遇问题。2010年一年间,就解决了11名优秀干警的政治级别待遇,其中解决正科职级待遇2人,副科职级待遇9人。四是解决健康问题。每年定期组织干警免费体检一次,并为干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及附加意外伤害医疗险各一份,对每一个住院治疗的干警还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五是解决各种津贴到位率。经过多方努力,已按时足额发放法官审判津贴、司法警察值勤津贴。六是解决经费保障标准过低问题。通过积极争取,2008年1月起,县委、政府已同意将该院从2007年三类县每人每年1.6万元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到二类县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从而有效缓解了法院办公办案经费紧缺的困难。由于他们的付出,巴马法院不仅保障了干警办案经费支出和法院其他必要经费支出的需求,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从而逐步缩小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为贫困地区法院做出了典范,在待遇留人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稳定了队伍的外流情绪,这两年,没有干警有往外走的念头,外面的人才也开始走进了巴马法院。 扬帆力排千重浪,迈步更上一层楼。几年来,巴马法院坚持走公信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之路,通过采取稳队伍、抓制度、严管理、强素质、树形象等一系列措施,使全院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各项工作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涌现出一大批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好法官,全院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