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院长论坛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威海开发杯”研讨会交流材料之一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作者: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郭玉元   发布时间:2012-11-27 11:40:14


    赣州位于江西南部,又称赣南,自秦代建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辖18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千万。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共和国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闻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赣州是“江南宋城”,保存有全国最完好的宋代建筑如城墙、浮桥等。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近年来,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司法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司法环境。

  一、坚持能动司法,助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目的,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我市法院始终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立足司法职能做实做好服务大局这篇文章。

  出台司法服务措施。由于战争创伤、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赣州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赣南苏区发展,今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赣州多项特殊的政策支持,标志着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赣州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作为赣南苏区法院,服务和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责无旁贷。我院及时研究出台了《服务和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动员全市法院积极投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大业,努力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全市法院设立工业园区巡回法庭。巡回法庭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处理涉及工业园区企业的各类纠纷,积极服务当地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妥善审理合同、劳动争议等易发多发纠纷;建立法院与企业沟通平台,不定期开展“送法入企”活动,指导企业依法经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重大项目服务月”活动。派出法官深入全市重大项目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服务。同时,通过座谈会、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以案释法等多种方式,帮助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法律风险预防和化解工作,依法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二、完善诉调对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化解矛盾纠纷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法院工作的基本任务。我市法院注重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活动的引导、规范、约束等功能,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

  强化诉讼调解。我市法院坚持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诉、信访等各个环节,规范调解程序,注重调解质量,提高调解效率,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对于那些有调解可能的案件,或者通过调解处理效果更好的案件,合议庭调解不了的庭长参与调解,庭长调解不了的分管领导亲自参与调解,最大限度地实现案结事了。近年来全市法院有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

  促进诉调对接。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我市法院与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三调联动”的工作意见,充分发挥全市司法协理网络优势,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完善诉讼程序与仲裁、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协调配合,初步形成党政主导、多元协同、有效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定南法院建立了覆盖全县城镇、乡村及各行业的诉调对接工作网络。章贡区法院会同交警、保险公司成立江西首家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调解中心,快捷高效处理城区范围内涉及的交通事故案件。南康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首批试点基层法院。

  创新法官挂点包片。把矛盾化解在诉前和基层一线,是法官挂点包片制度的基本价值所在。辖区的上犹、大余、信丰等法院推行了法官挂点包片制度,充分利用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地处基层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把辖区划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法院领导带队,每个乡镇派出2~3名法官挂点,挂点法官主要负责加强与乡镇司法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沟通协调,协助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定期给农民上法制课,提供法律咨询;实行上门立案、开展巡回审判;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等。比如大余法院先后培训人民调解员180多人次,参与化解纠纷1700余起,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

  三、弘扬苏区精神,确保队伍公正廉洁为民

  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我市法院大力弘扬苏区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引领广大干警在社会管理中争当模范,在化解矛盾中发挥主力。

  搭建创先争优的平台。在全市法院开展“打造特色亮点、争创一等工作”活动,鼓励支持基层法院和本院各部门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民生民权、破解工作难题、提升案件质效、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推出新举措、建立新机制、形成新经验,力争有一项或几项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全国法院前列或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实现“院院有特色”、“庭室有亮点”。今年全市法院确定64项特色工作,我院对特色亮点工作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指导,并召开全市法院“看特色、看变化”现场会,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推广,促进全市法院工作整体发展进步。

  搭建作风建设的平台。作风关乎形象,作风决定作为。苏区时期形成的干部好作风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和传统,也是我们抓队伍建设的优势。从今年年初开始到2013年底,我们在全市法院开展“创建作风建设模范法院”活动,就是要弘扬苏区精神,保持队伍作风纯洁,教育引导干警争当一心为民的模范、勤奋拼搏的模范、创先争优的模范、案结事了的模范、文明办案的模范和清正廉洁的模范。重点整治“庸、懒、散”行为,着力改变一些干警司法能力平庸、业务不精、创新意识不强的状况,严肃整顿纪律涣散、自由散漫、群众观念淡薄等不良现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品格高尚”的法院队伍。

  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我市法院积极参与市委部署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干警们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农户、田间地头、厂矿企业。2011年,全市法院共组织法律服务活动210次,走访群众16000余人次,走访企业500多家,化解矛盾纠纷1030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迅速贯彻落实“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要求,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我院法官每人联系龙南县南亨乡西村村的5户农户,逐户上门开展“民情家访”,结交群众朋友,宣讲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困难。大家还自掏腰包,为联系户送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目前,“三送”工作已经成为提升干警群众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实践平台。

  搭建文化建设的平台。赣州法院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队伍内生动力。一是拓展载体。先后建成图书馆、荣誉室、健身房、篮球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法制文化长廊,向全国公开征集并确定“判重如山,持正守廉”为赣州法院院训,编印建院60周年画册等。同时,与赣州电视台联办“与法同行”专栏,在机关局域网上设置“廉政文化”专栏,在《赣南审判》刊物上开辟“法院文化”专栏,初步形成了赣州法院交流、学习、宣传的主阵地。二是突出特色。依托赣州红色资源,建成在全国法院系统有一定影响的赣南法院简史馆,重点展示了苏区审判历史。举办“红色读书月”、“红色书评大赛”等系列活动,在赣州法院网上开辟“人民司法溯源”、“红土地法苑”等,传承和发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三是打造品牌。连续举办七届全市法院“法官文化周”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定期举办“司法论坛”,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该论坛讲课。今年又在全市法院大力推进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荣誉室、院史展览室“文化四室”建设,进一步提升法院文化建设的品位和内涵。我院荣获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在全国法院文化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有4个基层法院被评为全省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