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天平耀金沙 忠诚铸法魂
——云南省绥江县法院服务移民工作纪实
作者:肖永富   发布时间:2013-05-16 11:20:43


    云南绥江,是镶嵌在金沙江畔的一个边陲小县,人口16万,国土面积761平方公里。绥江,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静静地躺在金沙江下游的南岸,在长江东转的地方“安然沉睡”。这里千山逶迤,万壑妩媚,曾经是一个逾越不过的“死角”。现在,这片方兴未艾的热土,雄卧溪洛渡、向家坝两大巨型水电站之间,一座肩挑“两站”的滨江新城拔地而起,它像熊熊的火炬,点燃了绥江人崭新的希望!

  绥江,因电站而迁,是云南省因向家坝电站建设唯一一个需整体搬迁的县。有34.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将被淹没“沉入江底”,占绥江国土面积的4.55%,占库区淹没总面积的36.1%;移民人口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7.5%、占全库区的45.5%、云南岸的90%。涉及面之广、动迁规模之大,是目前云南最大水电移民大县。电站建成后,将在绥江县境内形成长度85公里,宽度600—700米的高峡平湖。该电站于2006年10月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0月16日,顺利蓄水至初期蓄水目标354米高程,至2013年9月,将蓄至正常蓄水位高程380米高程。2012年11月5日,向家坝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绥江,因电站而更加美丽动人和声名远扬,“风景如画、意境如诗”。万众瞩目,世人“青睐”。  

    增辉天平  添彩国徽

  绥江的移民搬迁取得成功,是无数个移民干部辛勤耕耘、用汗水换来的,他们以实际行动上铸造了“绥江精神”,实现了“绥江奇迹”。

  处突维稳,护航移民搬迁。移民工作开始后,绥江法院抽调了20名干警,成立了维稳处突小组,参加了县城及乡镇的分房摇号的安保工作及其它应急维稳任务180场次。2011年3月25日,因对移民政策理解上的差异,组织数千移民走上街头,聚集在绥江凤池新区BC区进场路口、嘉茗缘茶楼前路口、老城区回头湾、南岸镇金沙江大桥等处,采取设置路障、围堵交通等过激行为反映诉求,甚至发生强行收取行人过路费,威胁商铺正常营业,阻止农副产品入市等行为,围堵长达5天4夜,辱骂殴打公安干警、移民干部。绥江法院积极参与处突维稳工作,出动干警220人次,宣传车3辆次,劝说疏散围观群众1800人次,召开专题干警会8次,召开移民群众院坝会10场,接待上访移民群众210人次,参与拆除交通障碍3处。为稳控绥江“3.25”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帮扶解困,助推移民工作。挂钩帮户工作中,绥江县法院将解决移民的合法诉求当作自己的责任,将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赤诚服务,全力解困。2011年初年,新滩镇石溪村4、5两个组的人饮灌溉堰沟因绥水二级公路建设被损毁,致使800多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达半年之久,多次反映未得到解决。绥江法院积极与公路指挥部沟通,协调资金8万余元,用于修复损坏的堰沟。4月1日这天,在新滩镇石溪村4、5组人畜饮水管道修复工地上,县法院18名挂钩帮户工作队员抬水管、挖基沟、运泥石、热火朝天,忙着对因绥水二级公路建设损坏的人畜饮水管道进行修复……经过4个多小时的苦干。完成了500米安置管道的沟渠开挖,堰沟得以修复。移民群众望着一双双磨满血泡的手,感激地说道。“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平时怕没干过这样的活啊!要不是你们,我们至少还要干3天才能修好沟渠。”就在之前,这里的移民却说:“这些问题不解决,休谈移民工作。”绥江法院干警真情帮扶,以点点滴滴的真情意有力推动了移民搬迁。

  “亮剑”大搬迁,“决战”大移民。2012年5月20日,绥江正式吹响了大搬迁,大移民的“冲锋号”。淹没区涉及的1个县城,4个镇、26个行政村、262个村民小组以及142个企业和129个单位,15814户,6万移民,必须在2012年7月31日以前完成搬迁安置工作。搬迁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强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这场战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别无选择,没有退路。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绥江县人民法院负责新滩镇石溪村1、3、13、14组共4个组221户移民的挂钩帮扶任务。43名干警自身是移民,除了完成自己的搬迁,还要完成院机关的整体搬迁,使命在身,任务在即。院党组把移民搬迁安

置作为“头等大事”,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全院干警齐心合力,携手奋进,“亮剑”搬迁,“决战”帮扶,冲刺“节点”目标。按照“护航移民保稳定,服务移民促和谐”的总体思路,将任务细化“到天”、工作落实“到点”、责任明确“到人”,从院长到一般干警,每人具体负责6户移民的挂钩帮户工作。同时,为有利于工作开展,抽派了5名精兵强将组成移民工作组,蹲在石溪村具体负责石溪村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移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利益交织复杂,矛盾突出多变,牵一发而动全局。其中任何一户的思想不通,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抱团结盟,形成一个整体来对抗搬迁,阻碍搬迁。因此,搭建政府与移民之间的沟通桥梁,疏通每一户的思想,做好每一户的工作,解开移民心中的“疙瘩”至关重要。绥江法院围绕迁建、搬迁、后扶“三大战役”,确保顺利实现“三个确保”目标任务,卯足干劲,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甘为奉献,“一人当作三人用,一天当做三天使”。充分运用“亲情移民、走群众路线、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三件移民工作“法宝”,认真当好移民政策的“宣传员”、移民意愿的“传递员”、化解移民怨气的“疏导员”。走千家,进万户,与移民“贴近、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听取移民意见、征询移民诉求、解答移民疑或、化解移民心结。移民的思想一天做不通就两天,两天做不通就三天,白天找不着移民,就晚上去,夜深了,工作队员还在移民户家里。

有一段时间,移民工作队员成了“过街老鼠”,移民对安置补偿政策极度不满,通知召开户主会,他们不到场,登门做工作,他们避而不见,打电话,也不接。但工作队员锲而不舍,“围追堵截”,“死缠烂打”,一定要找到移民,讲明政策,释明道理。在移民工作中,绥江法院召集移民户主会议60场次,累计走访移民3000余户次,与移民群众座谈5000余人次,累计为移民群众解决难事实事100余件次,调解移民纠纷50余件次。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事实事,从有限的办案费中,挤出资金,前后为石溪村送去移民工作经费6万余元,帮助石溪村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用真心服务凝聚民心,赢得了移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最后一气呵成,自然而然,完成了221户移民的身份界定、搬迁安置人口界定、生产安置人口界定、移民搬迁安置意愿征询、移民安置房摇号分房、房门钥匙发放、协调督促“云南建工”整改移民安置房质量问题、组织动员移民搬迁入住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不漏1户、不掉1人”的目标。

    回首绥江移民往事,有许多讲不完的移民故事,道不尽的移民精神,滔滔的金沙江水见证了绥江法院干警战斗、拼搏的历程。全体干警用辛勤、汗水,智慧和力量“增辉天平,添彩国徽”,谱写了一曲曲和谐移民新华章。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靓丽山城、湖滨天堂”而战,为“美丽绥江”而战,“征服”移民搬迁而付出的人们!  

  吴大俊:移民搬迁的领头雁

  2011年,绥江法院前任院长罗朝碧同志因工作出色,被提拔担任绥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上级决定由吴大俊同志到绥江法院任院长,他深知,绥江正处在移民工作的“风口浪尖”,这个时候到绥江任职,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临危受命,他毫不犹豫,接过前任院长手中的“接力棒”。攻坚克难,“大决战”、“大搬迁”的重担压在了吴大俊的肩上。刚刚踏上绥江这片热土,他顾不得休整,即刻融入庞大的移民挂钩帮扶大军,一头扎进繁难的工作,深入新滩镇石溪村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摸清家底。

  吴大俊从不把自己当作领导,视自己为普通干警,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详细了解,亲历亲为,狠抓落实。他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勉的工作态度,很快获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他经常亲临一线开展移民调研,掌握移民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移民搬迁安置意愿选择、移民实物指标复核、移民身份确认、移民房屋自建、移民安置房摇号分房、钥匙发放、房屋质量整改、动员搬迁入住、帮助挂钩的石溪村出谋划策,解决工作经费等问题。每到一处,都与移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及时宣传移民政策,解答移民疑问。

  移民搬迁关系到移民切身利益,是一个不断总结、累积经验的过程,没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供参考借鉴,全靠在具体工作中去摸索。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研究,吴大俊很快进入了角色,吴大俊至始至终捧着一颗“亲民、爱民、为民”的仁爱之心,不愧是移民群众的“贴心人”,处处想着移民之所需,急着移民之所急,把一分分深情,一串串关爱,一丝丝温暖送进移民的心田。

  移民群众是善良的,但移民政策不能够考虑到移民方方面面的利益,甚至有时还是无情的。但是,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足够的理解。每一户移民搬迁入住的背后,都凝聚着移民干部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移民赵普兵、何述方等人的安置房根本不具备搬迁入住条件。他们的门前没有进屋的道路,需要搭建“跳板”后才能勉强进入房间,而且,他们的房内只是安装了一道防盗门,完全是“清水房”,室内所有的门窗没有安装,水电没有接通,照明也没有,卫生间下水管道,便槽没有,墙面墙体开裂,厨房设施一样也没有。他们不愿意接手政府发给的安置房钥匙,更不愿意搬迁入住。吴大俊带领工作队员,找上门去,“软磨硬泡”,反复工作,他们接过了钥匙。这才是第一步,而后,吴大俊又亲力亲为,积极与“云南建工集团”对接协调,帮助完善移民安置房的修善工作,让移民能够早日搬迁入住。

  石溪3组李科红、李科祥两户,选择住房自建的安置方式,当他们置好宅基地,实施基础开挖、场地平整时,中城镇国土、城建所联合下发了《停建通知书》,要求两户停止修建。为了确保两户能够按时搬迁,绥江法院及时前往中城镇人民政府对接协调,并及时将情况向农村移民指挥部汇报,征得同意后,两户继续修建。可是,当两户已经做好房建基础,准备砌转建房时,又被中城镇叫停,不准修建。这一停工又耽误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对此,吴大俊上下奔波,多次向农村移民指挥部、县移民工作领导组以及县委政府领导汇报沟通,单独向县委杨书记书面或口头汇报超过八九次,引起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县委杨书记特许,准予两户续建。可是,由于反复多次的折腾,耽误了工期,眼看“7.31”的搬迁时间节点就快到了,但两户的房屋却没建好,又没找到合适的安置点,本来就对移民政策不满意,持抵触态度的李科红、李科祥二人撂下一句话:“我们不搬了,随便政府咋过整”。2012年7月26日下午,吴大俊单枪匹马,一个人驱车来到石溪3组,找到李科红、李科祥,与他们促膝谈心,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亲情感化促进搬迁。“要像亲人一样,用贴心的服务安抚他们的情绪,让移民搬得安心、迁得顺心、住得舒心!”吴大俊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耐心真情赢得了移民的支持,以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幅幅“真情融化冰山,汗水浇开心结”的动人画卷,深深打动了移民群众的心。如今,李科红已经按时搬迁入住,暂未建好住房的李科祥也过渡搬迁租房居住。

   吴大俊,这位被移民群众赞不绝口的“领头雁”,带领绥江法院干警披荆斩棘、披星戴月,展英姿,担大任,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各项工作。采取“踏破门槛”、“磨破嘴皮”、“ 紧盯不放”,不达目的绝不松劲的工作方式,用真心、真情、真行动去感化移民,为顺利做好移民工作铺垫道路。最后一气呵成,自然而然,石溪村221户移民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搬迁完毕,没有一户闹事,没有一户上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确保了和谐移民,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

    忠诚奉献的“肖组长”

  作为移民搬迁安置主力大军,绥江法院主要负责新滩镇石溪村4个组221户1200多移民的挂钩帮户任务以及移民维稳工作。院党组按照“一手抓审判、一手抓移民、两不误”的总体思路,抽派了5名干警,组成“移民挂钩帮户工作组”,由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肖永富同志担任工作组长。在困难和重任面前,肖永富没有丝毫犹豫,担起移民挂钩帮户的担子。因为他知道,身为法官,必须挺起胸膛,托起和谐移民的天平,以实际行动做移民搬迁安置的忠诚卫士,让天平之光闪耀在金沙江畔,闪耀在移民路上。因为他知道,他们的肩上承载移民群众无限的期盼。从那一刻起,他立下誓言,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肖组长,帮我算一下,我家适合哪种安置方式。”移民对自己选择何种安置方式很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

   “帮我算一下,我家能获得多少补偿”。

   “帮我计算一下,我家的建房困难补助有多少”。

   “帮我计算一下,我家有多少低结构住房困难补助”。

  部分移民依据政策,可以获得建房困难补助或低结构住房困难补助,但要通过计算,对比,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建房困难补助或低结构住房困难补助。对既不能享受建房困难补助又不能享受低结构住房困难补助的,要做好安抚工作,讲明道理。对于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事,肖永富总是认真对待,绝无半点马虎。

   “我家的安置房有问题,你们快来处理”。

  电话那一头,总是想起移民期盼的声音。“肖组长”的电话簿里存满了移民的电话。接到电话,他总是耐心解答,及时处理。石溪村的安大江、李科贵等移民,定居在昆明、宜宾等地,他们时常在电话上咨询政策,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直到对方没有疑惑为止。

  “肖组长,我们真的很感谢你们哪,你们太辛苦了,无论白昼,无论晴雨,你们都来帮助我们。”移民安洪珍、肖明珍动情地说。

  肖永富是“移民精神”的典型,凭诚心、热心、耐心感化了移民群众,用泪水、汗水、苦水推进了移民工作。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肯苦自己、不愿误移民”。从被抽派做移民工作那一刻起,他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汗水、心血和智慧诠释了一个移民工作者的本色,一路艰辛,人变了,才40多岁的人,因操劳过度,仅仅半年时间,前额头与头顶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人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他不愧为移民群众的“娘家人”,他视移民为自家人,对移民倾注无限爱心,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庭,9岁的儿子因为无人做饭时常以方便面充饥,因为儿子的母亲也同样被抽出负责移民工作,当父母忙完工作回家时,也是深夜,儿子已经卷缩在沙发上进入了梦乡。他的心头涌起一阵阵的酸楚,为儿子擦干委屈的泪痕,将儿子抱上床铺,急忙伏在台灯下汇总数据,整理台帐,撰写工作报告,梳理次日的工作思路,因为,第二天又有很多移民群众带着期盼的目光希望他能解决心中的困惑。

  曾有人问:“难道移民工作离开了你就真的不行了?你那么拼命为了啥?”。是啊,移民工作离开了一个人根本不算啥,但,如果离开无数个像吴大俊、肖永富、曹义红这样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那还真的不行。

   肖永富本身是移民,他家的安置房摇号分在16楼,属于“小高楼”,那时既不通电梯,又不通水。他白天没有时间顾及自家的事,为了保证在政府规定的时间搬迁入住,夜晚回到家里,还要一背背河沙、一块块地砖、一捅捅施工用水,从一楼一步步的弄上16楼,那种艰辛无法言表。但肖永富眷恋移民工作这份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请过一天假去忙自己的搬迁。

  “你家的安置房装修好了吗?”

    “你家搬迁的日子定下来没有,搬家那天记得告诉我们,我们会来你家添一份祝福,给你的新家放一放‘开门炮’,讨一个‘好彩头’。”

 “你家搬迁的车子联系好没有?需不需要我们帮助联系?搬迁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移民户家里,随时能够见到肖组长忙碌的身影。

   “你家安置房的问题整改好了吗?”“你家乔迁新居后住得惯吗?”“你家还有什么问题困难?”

  “你们怎么又来了,我们都已经搬走了,你们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嘛,还来干啥子?”

  这是肖永富和他的队员在进行移民搬迁回访调查,看看移民是否“搬得出,稳得住”。

  肖永富同志心里装满了移民的事,他用心用力用情投入移民工作,竭力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却顾不上自己,顾不上家庭。他身患低血糖疾病多年,包里总是带着糖果,饿了,吃一颗糖,渴了,喝一口水。他的妻子也是移民骨干,身患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定期到医院做检查。看丈夫累得不行,心疼地说:“你就请一天假陪我去宜宾看病吧”。他却说:“这阵子工作多,我脱不开身,还是你一个人去吧。”望着妻子远去的背影,他满心酸楚,心生愧疚,泪水不禁而出。石溪3组安大华等4户,认为村组干部在生产安置人口界定过程中,不按政策办事,导致这几户应当纳入生产安置人口的而未纳入,情绪十分激动,曾有纠缠辱骂并扬言伤害村组干部的过激行为。得知这些情况后,肖永富同志多次找到这几户群众做工作,在听取诉求和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积极向县、镇领导汇报,帮助他们每户解决了1至2名生产安置人口。

  心与移民紧贴的“曹书记”

    10多年前,曹义红同志曾经在新滩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10多年后,曹义红作为法院抽派的移民工作队员,再次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作为一名老同志,面对组织的安排,没有任何推脱与怨言,工作勤劳勤恳,勤勉勤奋。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组织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都能出色的完成。

  “曹书记,请你一定要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的家没了,地也没了,每月只有160元的补助,怎么生活?”

   “曹书记,我家的实物指标调查有错漏,请你帮我复查一下……”

  新滩的移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朴实普通的移民干部,亲切称呼着平易近人的“曹书记”。对移民的期盼、疑问,曹义红总是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解释和宣传。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回家,来不及舒展疲惫的身躯,又伏在台灯下继续熟悉移民政策,因为,第二天又有很多移民群众带着期盼的目光希望他能解决心中的困惑。

  移民搬迁安置政策是随着阶段性的进程逐步出台的,每出台一项移民政策,曹义红同志就抓紧时间学习,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政策又不明确的情况下,经常打电话或到移民政策研究室向专家请教,然后再向移民群众作耐心细致的解答工作。2011年3月,全县启动移民安置意愿选择,无论是宣传政策还是填写意愿阶段,曹义红同志都和工作组的其他同志一道,日夜奔波,深入移民群众家中一户一户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移民政策,按出台的相关政策帮助移民户算好帐,根据各家不同的情况,选择填写适合的安置意愿,只要是移民群众有什么问题和需要,只要是一个电话打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是日晒还是雨淋,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移民户家中,帮助解答问题和填写相关表格,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新滩镇石溪村的李科国家1户3人是法院负责帮扶的移民之一,李科国一家长期在四川宜宾经商,由于对移民政策的不理解,一直没有签订移民安置协议。曹义红和工作队的同志们几经辗转,打听到了李科国的住址,几次前往李科国四川省宜宾市的家宣传移民政策,帮助他们一家算好个人搬迁安置账,遴选适宜的安置方式。排除了李科国的后顾之忧,高兴地在安置协议上按上了红手印。李科国动情地说:“感谢你们不辞辛苦,专程前来帮助我一家人,你们的情谊让我终身难忘。”

  主动请战的范兆宣

  范兆宣同志年近50岁,是绥江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在绥江法院是一位元老级的资深法官,能力强,业务精。是一位能闯,能拼,敢说,敢干的人。

  2011年4月,院领导决定抽派5人组成移民工作组,在已经确定了4人后,留下1个名额由工作组长肖永富自主决定人选。但是,移民工作艰巨、繁重、复杂……。许多人都惧怕移民工作,只想避而远之,生怕沾染移民工作,肖永富找了六七个干警做工作,希望他们能够加入移民工作队伍,但都被以种种理由婉言拒绝。正当陷入僵局的时候,老范主动找到肖永富,真诚地说:“我愿意加入移民工作组,我不相信移民工作有多难”。是啊,事情再难也会有人做,也要有人做,只要坚信,事在人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前进的道路上必然布满荆棘,但是我们无愧于国徽,无愧于天平,我们忠诚,我们敬业,我们的忠诚与奉献早已融进了绥江移民搬迁安置的大潮中,融进了移民群众期待的幸福里。只要吃透政策,绘蓝图,话未来,把优势和前景将透彻,让政策得民心,顺民意,在感情投入上拉近与移民的关系,心里装着移民,视移民为亲人,在帮助发展上想办法,认真化解矛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树立知难而进的勇气,这项“天下第一难”就会迎刃而解。范兆宣同志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加一把劲,出一把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识大体、顾大局,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一次,工作组在石溪3组召开户主大会,石溪3组移民童某某,由于他家在海拔381米以上,属于占地不占房,不需要搬迁的移民,他对政策不满,趁势搅局发难,借机挑拨离间,煽动闹事,致使会议一度中断,矛盾一触即发。千钧一发之际,老范不急不慢,从容地说道:“请允许我讲两句……”范兆宣才思敏捷,思维灵活,他运用严谨的语言,能言善辩的口才,恰到好处的表述,即时宣讲政策,抓住要害,阐明道理,晓以利弊。几句话便平息了一场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带病工作的沈连富

   沈连富作为移民工作组的专职驾驶员,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咳嗽,但他忍着病痛,一直同移民工作组一道,紧张忙碌,顶着酷暑,迎着满天尘土,冒着随时被山上的滚石击打的危险,白天要载着工作队员下乡入户,夜晚还要送工作组长到新滩镇开会。风里来,雨里去,由于过渡劳累,积劳成疾,多次住院治疗,病情稍有稳定,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2011年11月,沈连富终于病倒了,被查出患了鼻炎癌,不得不到成都华西医科大学住院治疗。

  一个个感人的移民故事讲不完,道不尽,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载入史册………还有后来接替沈连富的驾驶员朱智华、移民工作队员王秀堂,个个都是好样的,不愧是绥江移民精神的代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才确保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绥江人敢于担当,充分展示了“顾大局、识大体” 的全局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创造了不到一年完成新县城和三个新集镇近300万平方米的房建任务、两个月完成六万移民的平稳搬迁、一个月完成库底清理的“三大奇迹”。如今,秀美绥江站在了新起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盏盏明灯照亮夜空,一座座桥梁交汇贯通,一条条大道通达四方,一项项基础不断夯实。湖滨新城漂亮崛起、六万移民喜迁新居,幸福的日子指日可待。昔日奔腾浑浊的金沙江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变成了平静清澈的高峡平湖,点缀着崭新美丽的新绥江,昭示着绥江移民迁建和跨越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起点。绥江将会搭乘向家坝建设的“快车”踏上新的征程,驶向幸福!



责任编辑: 力蒙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