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群众路线的鲜活典范在法院工作中不断拓展
——学习“绥江经验”心得体会 作者:罗友能 发布时间:2014-05-13 10:53:34
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位于金沙江下游南岸,属于云南省昭通市的绥江县城和3个集镇,涉及整体搬迁,移民人数近6万,由此成为云南省第一大移民县。2011年,该县因部分移民对补助标准不满等问题,引发了“3.25”群体性事件,2000多移民群众围堵县委、县政府,破坏公共秩序,殴打无辜人员,导致城乡群众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影响。事件平息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绥江县委、政府直面整个移民工作中的一系列矛盾,深刻剖析和查找根本原因,积极探索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路子,创造了一年完成300万平方注房建,一个月完成库底清理,两个月完成六万移民搬迁的中国移民史上的“三大奇迹”。移民后的绥江县城,山水交融,新城新貌,风光无限,气象万千。6万移民正在按照“竹海新城,山水绥江”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奔向幸福美好的全新生活。在三大奇迹创新的过程中,绥江县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以结对包保“一条龙”,民情办理“一条龙”,决策共商“一条心”,信息公开“一扇窗”,城乡共建“一盘棋”的五大工作亮点,成为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鲜活典范的“绥江经验”。“绥江经验”折射出了以下深刻道理:一是只有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才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才是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二是民情宜疏不宜堵,凡是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不论有理无理,都要给予足够重视;三是政策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四是知晓率决定支持率,透明度决定公信度;五是统筹城乡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这些亮点和深刻道理,汇集成“绥江经验”的精髓。在绥江县移民实践中,谱写了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篇章,为破解天下第一难题“移民搬迁”提供了特别有益的借鉴。 “绥江经验”的精髓是指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楷模和镜子。当前,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此为引领,使之不断拓展。 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坚决按照中央和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严格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解决落实在法院内存在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彻底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坚决克服“庸、懒、散、冷、横、硬、推”,勇于扫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阻碍工作的不良现象。为司法事业的发展道路在法院系统扫除一切障碍。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其次,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坚持从严教育,多方面教育,确保队伍理想信念坚定,为民宗旨意识得到深化,司法“良知、道德、公正、廉洁”的职业品格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风、纪律得到加强;通过岗位大练兵活动,使法官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的“实战”得到增强;坚持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一方面,防止干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抓早抓小开始,及时消除,从源头上确保干警不出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法官干警的职业行为、职业方向得到有效的制度规范,司法权力的运行即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同时也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警搭建了有为就有位的发展平台。坚持从严查处,通过腐败案件的查办工作,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纯洁法官队伍,以达到法官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的目标。为司法事业的发展,在法院系统造就一支新时期能担当司法任务的过硬主体。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坚信,只要坚决按照中央和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以“绥江经验”的精神为引领,不断用行动播种和耕耘,不论是在解决作风问题上,还是在推动工作的落实中,每名法院干警,每个法院组织体单位,都能有创新的作为,都能有大可为的新作为,最终获得取信于民的成效。 责任编辑:
李雨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