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一场不被舆论绑架的审判
作者:冉小毅   发布时间:2015-12-29 11:21:35


    北京二中院对被告人浦志强涉嫌煽动民族仇恨、寻衅滋事一案公开宣判的结束,这起在审判前就被炒作的沸沸扬扬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面对境外舆论狼烟四起的所谓声明和指责,面对网络舆论充满疑惑的评判,法院坚守了司法的职业底线,以一场不受舆论绑架的审判,依法给社会一个公正的裁判答案。

  司法乃是国家事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一个国家按照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法律审理案件,当是一个国家自主决定的内部事务。那些打着人权保护和言论自由的旗号而招摇过市的人,可能正是想通过舆论的压力,来达到干扰我国司法的目的。然而,这一次,我国法院用实际行动维护了我国司法的尊严,用法治的思维诠释了法治的内涵,用司法的温情挽救了在舆论漩涡中迷失已久的犯罪本人。

  司法审判旨在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旨在指引人们学会用法治的思维去认知权利和义务的内涵和边界,旨在告诫人们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还须不妨碍他人权利的行使,旨在惩治和教育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置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秩序而不顾的超越法律的自由分子,旨在帮助那些不懂法律以及懂法律而铤而走险的人能够悬崖勒马。正如浦志强的悔罪陈述:法院的审判让他感受到了法治的进步、法律的完善及社会的进步。

  网络虽然是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但并不是一个没有法律边界的真空地带,更不是没有法律制约的自由王国。作为一个公共平台,网络就好比一个聚集万万人的超级大广场,一些网络红人的言论聚集千人轻而易举,一条微博传遍各国也易如反掌。作为一个超级大的公共场所,浦志强在网络上用网名煽动民族仇恨、挑拨民族关系,公然辱骂他人就和一般的骂大街有所不同,其行为已经越过法律的底线,必然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一场不被舆论绑架的审判,让我们看到了法治的进步,让多更多的网民懂得了即便在网上也要遵守法律规定,必然会让那些一直想做太平洋警察的国家懂得如何约束自己的手脚、如何尊重一个依法治国国家的司法主权。



责任编辑: 力蒙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6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