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我们入党为了什么
――观电影《焦裕禄》触发的一点思考 作者:黄艳露 发布时间:2014-04-11 15:22:43
焦裕禄走了,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兰考这片他所热爱的风沙热土。看完电影走出礼堂,焦裕禄进村入户发放救济物资、惴着笔记本向老农讨教养牛治沙经、雷雨交加的夜晚带头挖沟排水、忍着疼痛送老大爷去治病……,他忙忙碌碌的身影依然在我脑里回荡,他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然而,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留下的却是兰考人民对他深深的不舍。反观今天,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践踏群众利益,受到群众唾骂,对比焦裕禄,今天,我们的干部入党是为了什么?看了《焦裕禄》后,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有人说,看了《焦裕禄》,没感觉到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呀,我想这种政绩观的看法是错误的,焦裕禄深入群众,体恤民情办了实事,赢得了老百姓的心,这就是他干的大事。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让兰考三十六万百姓记住了他,那个年代没有宣传机器铺天盖地的报道,也没有专职记者吹嘘丰功伟绩,他靠的仅仅是自己的一双脚,走遍了兰考,走近了老百姓,让老百姓感到党就在身边,记住了兰考有个“焦书记”。 刚到兰考召开的第一次县委干部会,焦裕禄就取消了领导干部购销优待“小本本”,在老百姓吃窝窝头的时候,县委干部却可以凭“本本”领粮领肉。也许,“吴县长”的一个福利“小动作”,在我们今天看来没什么,因为我们也时常拿些小福利,然而,领导让干部吃饱了,却让群众挨饿了,损害的却是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拉开的是党和群众的距离。在我们的身边,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拢络人心,给下属发点小福利,给上级领导送点小礼品,关系搞好了,提拔就容易了,有的领导干部大搞贪污腐败,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或亲信拉到权力圈里来,把老百姓的利益抛到九霄云外。一些普通党员干部一门心思想着提拔获取政治和物质待遇,拉关系,走后门,“吹、拉、弹、唱”样样都不落下,做一点事吹得比牛大,取得一些成绩就要让领导看到,使手段打压比自己干得好的同志。正如《焦裕禄》中,“吴县长”在担任县委第二书记后,心有不甘,想挤走焦裕禄自己当书记,讨论重大问题是“你们看着办”,要他拿主意时装“肚子疼”,决定执行时他又背后捅你“一刀子”,现在,我们这样的党员干部依然还存在。 今天的兰考,沙治住了,山坡变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历史记住了焦裕禄,他给兰考人民留下了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五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的日子越来越好,像“焦裕禄”这样的党员干部也还有很多,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契无闻地忙碌着耕耘着,依然保持着贫穷困难时期党员干部的纯朴和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也不乏发现,在我们周围,一些干部却羞于坦承自己党员身份,是党让他丢了脸还是他让党丢了脸呢?一些干部在入党时“誓言铮铮”,入党后“庸庸碌碌”,连一般干部都不如;有的干部入党是为了加官晋爵谋求个人私利,而不是我为人民做什么为党做什么;一些党员干部正像《焦裕禄》里的“吴县长”一样,在百姓饥饿陷入困难之际,却想着办展览会展现个人政绩;一些党员干部,实事没做多少,业绩宣传却写出大篇幅,看重的是宣传而不是自己是否真正干了有用的事。 今天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效果好不好,不是党员干部说了算,而是应当让群众说了算。当前,一些党政府机关群众路线征求意见,不是向群众征求意见,而是仅限于向下属单位、同级部门,干部给干部提意见,征求出来的意见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群众参与了吗,他们知道吗,走形式脱离群众的路线教育有什么意义呢?又如群众满意度,体现的是群众对提供服务单位工作的满意程度,但是,一些单位没有认真开展调查,由材料员随意填报的数据应付,因为他们知道,检查组不会到群众家中核查该单位是否真的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有些单位做了,却是向本单位干部或关联单位干部发表填写,像焦书记那样,拿着笔记本到村干部家中征求意见的少之又少。 群众路线教育让群众参与了,群众满意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让群众感受党员干部作风变好,服务群众到家,让党员干部真正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从实践中领悟:我们入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 责任编辑:
李雨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