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一夜盗尽千年遗存(图)
作者:赵德宝 文/图   发布时间:2004-04-19 08:45:09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的报告中称:在全球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那么这数量庞大的文物是如何到达国外私人“收藏家”手中的呢?

    盗墓,自古有之,今更猖狂,和盗墓紧密相连的就是中国地下文物的大量流失。

    一夜盗尽千年遗存

    2003年3月,安徽警方抓获在港澳文物市场赫赫有名的“杜爷”,一举破获了一个跨国文物盗卖犯罪集团。而这个犯罪集团,和著名的山东枣庄东江盗墓大案有着密切联系。

    2003年7月14日,东江盗墓案发1年后,盗墓者孔宝田、张军等人分别被山亭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年,其他犯罪分子也得到了惩处。

财富诱惑:“挖土者”成为暴发户

    “靠挖土,那些人一辈子也不会脱贫。但他花上3天功夫,从地下十几米深的地方把文物搬到地表来,他下辈子的生计就有着落了。”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位于枣庄的北部。多年来,这里的农民翻田耕地,挖沟修路,不时拾到先民们的遗物或石刀、铜剑,或古币、玉器。2002年以来,这个村靠挖土挖出了不少富裕户,有的成为暴发户,村民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地里可能有宝贝”,一时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被炒得沸沸扬扬,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2002年6月3日,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到一群众举报,揭发成为暴发户的村民和该村3座被盗的古墓有关。

    这时,市文物办和市博物馆才在现场发现两座古墓已被盗空,另一座古墓的随葬品可能还没被盗完,于是决定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有天晚上,这座古墓没被发现以前,村里的一个小伙子去村南边的河里洗澡,回来路过一个土塘,结果就被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一顿。”面对突然出现在东江村的古墓,村里一位老人事后回忆。“晚上挖土的人火气特别大。后来,天一黑,村里没人再敢往那里凑。”

    古墓群坐落在东江村东南约300米处一片高地中部的土塘里,在古墓的四周,大多是一些土石夹杂的丘陵田地。

    与古墓中文物的显赫价值相对的是,在山东这个文物大省,古墓密集的枣庄市,却有着更为现实的贫穷困扰着当地村民。

    “靠挖土,那些人一辈子也不会脱贫。但他花上3天功夫,从地下十几米深的地方把文物搬到地表来,他下辈子的生计就有着落了。”与笔者一同驱车前往的山亭区一位法院干部说。

宁可杀头:不见“宝贝”不撒手

    “在墓地周围较大范围内有盗墓分子打的数十个探孔。这个数字根本没法计算,到底有多少墓多少文物被盗,谁也说不清。”

    “那天的人好像都不怕热,大约有一两千人围在土塘四周,旁边站满了公安武警,连卖冰糕的都来了。”一位曾亲眼目睹国家文物局当时挖掘的老者说自己活了70岁,从未听说过此地出过文物。

    当地警方告诉笔者:“在市文物办对古墓的发掘过程中,有些人天天混在人群中来发掘现场查看地形,密切注意着发掘动向。”

    家住东江村的邹志,平时在外做生意。当他听说村里发现了文物,便迫不及待回到东江村,整天徘徊在发掘现场。与此同时,滕州的孔宝林、李斌等人在得知消息后,也纷纷赶到这里伺机盗墓。

    据当地警方介绍,邹志在东江村找了几个人,决定一起盗挖古墓,共同发财。但是他们对这一行一点也不懂,得找个有经验的才行。于是,在他人的帮助下,邹志和滕州的孔、李等人勾结到一起。

    两天后,天快黑的时候,这伙人携带探测铲、铁撬棍、铁丝等作案工具,在已发掘的墓坑周围开始寻找,这样找了整整一夜,一无所获,凌晨4点匆匆离开墓地。第二天晚上他们再次来到墓地,依然没有进展。

    当地一位警官形容这伙盗墓者:“洞不能白挖,宁可杀头,也得找到宝贝。”

    一位了解内情的文物管理人员说,曾有人向市文物办反映,在文物部门已经清理过的墓葬北边又有一座古墓被盗,“我们派人前往现场察看,发现在原墓葬的北壁上有3个明显的盗洞,其中有两个盗洞已接近墓室。在墓的周围较大范围内有盗墓分子打的数十个探孔。这个数字根本没法计算,到底有多少墓多少文物被盗,谁也说不清”。

    笔者事后在东江村南部大面积的农田里看到了那座土塘,尽管经过村民们有意填埋,现场仍有几个深浅不一,差不多可供一到两个人进入的洞口在那里,听村民介绍说,这些是盗墓的人在晚上活动时留下来的“盗洞”。

一本《考古》书:盗墓者“弹无虚发”

    事发后,他向警方透露,有关考古的知识来源于旧货市场上一本叫《考古》的书,为了了解不同的墓地土质的颜色以及古代青铜器和瓷器的知识,他仔细研读了这本书。

    在中国,“几乎拥有盗墓者在全球古墓中所需要的东西”。有文物专家这样宣称,山东作为一个文物大省,面临着更多盗墓者的觊觎。

    当地文管部门一位常跟盗墓贼打交道的人对笔者说,现在的盗墓者手段高明,他们用“从临沂市场上买来的金属探测器”,一晚上功夫就能挖开几个洞,基本上能做到“弹无虚发”。

    寻找一个适合下手的古墓往往仅需几天时间。当地警方说,采用传统探墓办法,盗墓者要不停地打下探眼,如发现探杆带上地面的夯实泥土层是道上所说的“五花土”(有木炭、卵石和流沙成分的泥土),就可证实地下是古墓。“平均下来,洛阳铲打到50个探眼以上,就能够测出一个古墓的大概大小和中心位置”。

    “我是懂技术的人,他们找我就是为了少费力气。”为了能找到真正的文物,孔宝田特地从济宁带来了一把专事挖掘古墓的“洛阳铲”。事发后,他向警方透露,有关考古的知识来源于旧货市场上一本叫《考古》的书,为了了解不同的墓地土质的颜色以及古代青铜器和瓷器的知识,他仔细研读了这本书。

    以邹志为首的这伙盗墓者,在前两次盗掘未果的情况下,这次在作案工具上做了更充分的准备,购买了10公斤的炸药和80余米长的尼龙绳。

与考古队赛跑:一夜盗尽两千年遗存

    盗墓已形成一种地下职业,只要是被发现的墓室,大都已被盗过;没有发现的,盗墓贼与考古队都在赛跑,往往是被盗后才被人们发现,考古队再进行抢救性发掘。

    离东江古墓区不远的东江村,村民们惟一能够种植的作物是小麦,多数村民对这些曾经给地方历史带来过荣光的遗迹并没有太多好感。在他们看来,古墓与文物不仅妨碍了他们的生计,并且总是带来接连不断的麻烦。

    和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急切的心情一样,一辆红色的昌河车像幽灵一般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盘山公路上前进着。这里山区和平原交错的地质结构,是大自然在鲁南地区雕刻出令探险者都惊惧的迷魂阵。

    路面显然被习惯于夜间行走的超重型卡车碾压过,昌河汽车不停地颠簸跳跃。但滕州的张尧和其他几个人已经在这条路上颠簸了几十分钟了,他们这是第三次来到东江村,眼看就要接近古墓群,死也要见到东西。

    车上还坐着孔宝田,这个具有多年盗墓经验的人,自称是个“专业人员”,“专门干技术活的”。

    老练的盗墓者有野狼一样出没坟墓的本领和嗅觉。孔宝田的汽车在东江村南的一条小道边停下来,他们穿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小路,往东南方向走上200米,一个高约3米多,长宽20余米的土塘出现在眼前。

    在夜色的掩护下,土塘三面是高3米多的断层,土质松软,挖掘的声音不易传出,几个人下了车,开始用带来的工具寻找墓穴的位置。

    自国家文物局撤出后,他们这是第三次来到东江村盗墓,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一位当地干部事后面对笔者坦言,盗墓已形成一种地下职业,只要是被发现的墓室,大都已被盗过;没有发现的,盗墓贼与考古队都在赛跑,往往是被盗后才被人们发现,考古队再进行抢救性发掘。枣庄东江墓群就是这样打开的。

除了陶罐,被抛弃的还有什么

    盗墓,这种极不光彩的行为,有时却可以导致古代秘器重见天日。

    已经是深夜了,几个人在挖墓的起初谁也摸不准墓穴在哪里,只能用铁丝往地下插,用金属探测器盲目试探,就在他们快要泄气的时候,有人触碰到了一个金属硬物。

    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一尊青铜鼎出现在盗墓者的视野里,绿色的铜锈附着在色彩斑驳的鼎身上,有人擦去它上面的泥土,还能看出其表面精美的装饰纹,一些铭文也镌刻在鼎身上。

    随后,他们又发现了其他青铜器皿11件,都被搬出了墓穴。

    盗墓者因文化品位的低下和行为习惯的粗莽,往往导致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直接在盗墓现场或转卖途中遭到损毁。

    在盗掘过程中,一些在密闭环境中封存了两千多年的陶罐对被突然破坏的墓室环境极不适应,手一碰就碎裂成了无数块,他们只好将这些同样珍贵的陶罐抛弃在现场。

    令盗墓者想不到的是,他们挖出的文物其中有4件铜弦纹鼎,属于西周晚期,保存基本完整,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另有1件蕉叶夔纹猪耳衔环罍,同属于西周晚期,形体完整,猪耳少见,被认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

    枣庄市文物管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事后说,这些被盗挖的国家二级文物为古籍中小邾国地理位置的确定,提供了实物依据。

    2700年来深埋在土塘之下的东江村古墓群被发现后,春秋小邾国国君颜友的家族墓地从此得见天日,国家文物部门通过对出土的青铜器上铭文的分析,为中国两个姓氏“倪、颜”找到了始源地。这两姓的后人从何而来又消散到了何处?一系列的未解之谜只有等待东江村更多的发现。

名噪港澳:“杜爷”的青铜帝国

    有业内人士分析,杜敏是个“大人物”,他的出现,才能使东江村的被盗文物得到“安置”。杜敏后来的被捕,甚至直接导致了香港文物市场青铜器文物的价格短期上涨。

    几天后,这伙盗墓贼辗转为挖出的文物找了一个出价25万的主顾——安徽省合肥市的文物贩子杜敏。他通过事先编织的联络网,虽然坐镇安徽,但还是很快就得知鲁南有十多件青铜器新鲜“出炉”了。
    由于港澳地区没有加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因此买卖文物在香港和澳门是合法的。被贩卖的文物身份变成合法化了,这就给追缴文物带来了很大阻碍。很多国内的文物贩子和港澳的文物走私者互相勾结,杜敏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业内的习惯,杜敏通过河南周口的刘学军,叫人连夜奔赴山东看货。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他花25万买下了这批东江村的青铜器。

    其实,早在2002年3月,安徽省公安厅就已经接到举报并开始注意杜敏。

    杜敏的故乡寿县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国都,地下文物非常丰富。他自小耳濡目染,对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0年,杜敏开始倒卖文物,由于他在鉴别青铜器方面眼光犀利,很快就在内地和港澳地区文物圈内名声大噪,人称“杜爷”。

    2002年8月,安徽警方将正在酒店聊天的杜敏和澳门人阿英抓获。装载着青铜器的面包车也同时被拦截,警方现场缴获10件来自枣庄山亭区东江村的青铜器,并从杜敏的别墅中搜缴了100多件不同种类的文物。

    有业内人士分析,杜敏是个“大人物”,他的出现,才能使东江村的被盗文物得到“安置”。杜敏的被捕,甚至直接导致了香港文物市场青铜器文物价格的短期上涨。

    在文物市场,盗墓者大多急于出手,买家也拼命压价,一个普通的青铜器皿不到300元差不多就能成交了。相比文物市场上的一般买家,杜敏的出手显得就“大方”多了。待亲眼看到山东的这批青铜器后,他曾对刘学军说:“这批货赚不了几个钱。”

    尽管这样,许多从盗墓者手中收取的文物实际价值要比收购价高出十倍甚至百倍以上,因为每个环节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利润空间,杜敏还是冒险和澳门人阿英进行接触。

    “每年大概有10万件以上的非法出土文物先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和甘肃这几个内陆文物集散地,再从这些地方通过铁路运往广州、深圳、福建等地,最后经过海路和航空货运抵达香港和台湾。”一位警官介绍。

    背景链接

    曾经有很多专家专门研究过中国的盗墓现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3次盗墓高潮,第一次是在西汉,当时官方允许民间私人铸钱,而春秋战国和秦代的墓葬中最多的陪葬品是铜器和兵器,这成为铸币者盗墓的直接动力。第二次是在清代,是历史和文物研究者为了考据历史的研究性盗墓,这一次盗墓高峰对古墓的破坏性不大,但的确给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后来,时间持续最长的盗墓高峰出现在现代,文物走私的暴利是更纯粹的诱因。

    一位经办数起文物走私案的警方人士告诉笔者,香港地区有两条著名的古董街,是中国走私文物进入国外的主要集散地,也是世界文物走私的重要中转地。中国内地最早的走私文物集散地是在洛阳,后来逐渐发展到西安、甘肃和广州。这些地方有些重量级的文物走私贩,他们一般从盗墓起家,做大之后开始经营文物生意。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