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江苏沛县“窃电公司”覆灭记
作者:王一雨 赵新沛 郭元鹏 黄广川   发布时间:2004-04-28 14:23:31


    7名游手好闲的农民纠集在一起,学会了窃电的“技术活”,走村串户帮助一些私人小厂让电表数码往回跑,以达到少交电费的目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帮业主窃电价值10余万元,其中一次就收取窃电费用5000元。4月16日上午,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几名犯罪分子被判刑,坐进了大牢。

    做梦发财  成立荒唐公司

    今年30多岁的沛县某镇农民张某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看着乡邻们都靠着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他十分羡慕,可就是不愿出力干活。看着自家低矮的房屋、破烂的家具,张某做起了发财的美梦。游手好闲的他经常对邻居们说:“光靠二亩土坷垃,啥时候也赚不了大钱,赚钱要靠智慧和脑子,赚钱赚钱,歪路能发。”

    这几年张某所在的村子里私企发展迅猛,平时他常听这些私企老板念叨:“用电量太大,电费太贵,要是能让电表倒跑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某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本村的另两名和他一样不务正业的农民。最后张某等3人远赴外地学会了用螺丝刀和倒表器回拨电表度数的“绝活”。“绝活”学到了手,他们兴高采烈地返回了沛县,又联系了该县另两个镇的几名农民,办起了“窃电知识学堂”,传授窃电知识,收取学习费用。最终,这8名臭味相投的懒汉荒唐地成立了所谓的“窃电公司”。

    走乡串户  帮助私企窃电

    “手艺”学到了手,总不能闲着。张某等人开始寻找客户,可十余天竟没有找到一家合作伙伴。

    2003年1月份的一天晚上,张某3人终于在沛县某镇找到了一位客户,这个私企老板办了一家稻壳加工作坊,想省点电钱。当晚张某等人带着自己的“精良装备”——倒表器,将这家小厂的电表数码往回倒跑了600多度,价值200多元,收取了100元的费用。虽然钱不多,可毕竟开了张。此后,张某等人与这位私企老板建立了固定联系,每隔一个月就上门“服务”一次。

    张某是一个有心计的家伙,他知道自己明目张胆地找活干是行不通的,万一联系的人不愿干违法的事,举报了他们就麻烦了。于是,在开展成一次“业务”时,他就让这位“老顾客”暗中帮助联系其他私企老板,联系成功的,下次窃电时就少收些费用。用这样的办法,张某等人的足迹踏遍了该县的许多村庄,就连周边地区,也没少出现他们的身影。就这样,这个“窃电公司”的业务越办越大,一次性收入由200元渐渐发展到400元、800元、1000元,最多的一次就得款5000元。

    去年6月份的一天,张某等人接到了一笔大活。某镇一农民办了家小炼钢厂,炼钢厂属于高耗能项目,电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厂主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了张某等人。接到邀请,几人欣然应允,他们对该企业的用电量情况进行了了解,对窃电时间、方式、额度都作了周密计划,确保窃电度数与平时用电量相适合,以防被发现。夜间,他们爬上该企业电表所在的高压电线杆,用小螺丝刀、倒表器,一次让电表数码往回跑了15000多度,价值人们币10000余元,一次性收取费用5000元。

    罪有应得 锒铛入狱

    多行不义必自毙,去年10月份,荒唐的“窃电公司”终于事发了。该县供电部门在线路检修和收取电费时发现了问题,总表度数和个别私企电表度数明显不符,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经过精密布控,很快将张某等3人抓获,其余几人在逃,缴获了作案工具。

    法院于4月16日公开审理了此案,张某等几名犯罪嫌疑人自2003年1月至10月期间,先后30余次为私企老板窃电价值十余万元,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依法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至此,农民张某等7人组成的“窃电公司”彻底覆灭,等待他们的将是漫漫牢狱生活……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